N本报记者 章微/文 肖春道/图
本报讯 昨日8点不到,海都报一楼小广场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昨日上午10点,5吨槟榔芋就统统售罄。63岁的福清海口镇农民林坤生看到这热销的场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说,此前看到海都农家乐“能帮一个是一个”的口号,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受帮扶中的一个,海都报的影响力实在大。
截至昨日,本报共举办了11场农家乐,帮助农民直销滞销农产品,共计销售出1434.75吨农副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把利润让给农民,把实惠送给消费者,做到“农家乐,乐万家”。
购买的市民太多临时限购
一位农家乐的铁杆粉丝特意骑车来拉槟榔芋,知道限购后他说,只要能帮农民,买多少都一样
昨日一早,就有热心读者到海都报一楼小广场排队,争相购买槟榔芋。到了8点,队伍已经排了几十米。农民林坤生夫妇一到就开卖,因为购买的市民太多,只能一人限购2袋(一袋5斤)。尽管如此,昨日上午10点,运抵的4吨槟榔芋卖光,加上之前预订出去的槟榔芋,林坤生滞销的5吨槟榔芋全部售出。
家住鼓山的林依伯是本报“海都农家乐”的铁杆粉丝,每回都坐1个小时的公交车来购买爱心农产品。这次为了多运点槟榔芋,他还特意骑了儿子的电动车过来,结果被告知限购2袋。但依伯表示理解,他说,反正是来帮助农民的,只要能卖掉,买多少都是一样。
滞销变热销农民重燃信心
农民林坤生说,本打算让没挖出来的30吨槟榔芋烂在地里,现在他重燃信心
见到槟榔芋热销,农民林坤生说得最多的就是“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们”。他说,出发前,儿子告诉他,今天一整天能卖出2000斤就了不起,没想到2个小时就把1万斤全部卖掉。此前,看到海都农家乐“能帮一个是一个”的口号,没想到自己竟能成为受帮扶中的一个,海都报的影响力实在大。
林坤生说,1万斤槟榔芋是之前就已经挖出来的,还有几十亩地约30吨槟榔芋埋在地里没敢挖。他本来打算让槟榔芋烂在地底下。看到这种热销场景,他重新燃起了信心。
昨日,中联集团中联城工作人员致电本报热线968111,要求订一吨以上的爱心槟榔芋送给业主或者客户。闽侯南通蔬菜市场一个批发商也联系本报,希望能代为批发,一些食品加工厂也希望收购老林的槟榔芋。
记者帮助这些企业和老林建立了联系。老林说,他回去测算一下人工费、运费,再决定是否开挖槟榔芋,然后一一联系这些单位。
海都农家乐帮农记录
2011年10月 顺昌爱心蜜橘 950吨
2011年10月 沙县郑湖水柿 36吨
2011年10月 闽侯苦笋6吨
2011年11月 闽侯地瓜 60吨
2011年11月 安溪龙涓铁观音茶叶 0.25吨
2011年11月 尤溪芦柑 135吨
2011年12月 顺昌脐橙 65吨
2011年12月 平和蜜柚 60吨
2012年1月 五夫白莲 15吨
2012年1月 闽侯苦橘 102.5吨
2012年2月 福清槟榔芋5吨
共计 1434.7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