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的大队委、班级的班长、家里的小当家,在不少同龄的孩子都在玩iPad、唱RAP、游戏现代时尚之时,14岁的智秀在她小小的天地里习书法、练闽剧,苦苦坚持。问她坚持了这么多年累不累,智秀答,也苦也累,但她有一个别样的梦想——做个古典小美女,当想着离她的古典美女梦想越来越近时,她就更坚定地走下去……
主人公小档案:台江实验小学 五年三班 张智秀
N本报记者 何旌文/图
踏进智秀家的小区问路,路边坐着的爷爷奶奶知道是来找智秀的,都竖起了大拇指,“看,我们家里的对联都是小姑娘写的,横、竖、撇、捺、点一丝不苟……”
都说字如其人,小智秀瓜子脸、黑长发,说起话来不拖沓,柔中带刚。智秀说,书法习了四年,大大小小的奖项得了不少,这也让她在苦中悟乐,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书法讲究藏锋、收尾,也是教我们低调做人的道理,书法的竖基本分两种:垂露和悬针,开始的时候总是写不好,后来渐渐才领悟到,写好悬针竖的基本方法是心态要平和,这样心静手随,手动心和,笔画稳而不躁”。
智秀从小就欣赏古典小说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美女,她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有别样的古典美。智秀说,写书法让她收获心灵的平静,也让她改变思维的角度。“假定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生。”
唱闽剧,练身段主张融入现代故事
小智秀学习、生活都在福州三保一带,这个福州的“老区”常常有老福州在社区周边搭台唱戏,而看戏的常常是一群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听到熟悉的锣鼓敲响,她总会停下脚步,看一看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是怎么演、怎么唱的。对闽剧的兴趣,也在她的心中悄悄滋长。
10岁时,智秀参加了学校的闽剧培训班,练身段、走台步、学手势、拉三膀、翻手绢……戏台上身姿绰绰、身段百转,智秀说,有时候练习着,自己仿佛也融入古典的角色,仿佛是古代的一位女子。经过几年的练习,《梨园百花开》、《姐妹看花》、《贻顺哥烛蒂》等演出剧目渐多,她的闽剧功夫也渐渐开始娴熟到位。
“闽剧可以把福州话唱得很好听,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智秀说,有时候她也想,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和她一样年纪的孩子却对闽剧一无所知,闽剧如何在他们这些孩子身上传承呢?“应该引入一些现代的故事改编,用闽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先入门喜欢,再深入学习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