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薇
“妈妈骂我,我恨不得用小刀砍她”、“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我想打110叫警察来把妈妈抓走”……你能想象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出来的话吗?当福州男孩小宇(化名)的妈妈听到家教老师转述这些话时,挫败感油然而生,眼泪也流了下来。她完全没想到,表面上乖巧懂事的孩子,心里竟然对自己有这样的评价!
为什么孩子内心对妈妈有不满,但表面又表现得很顺从呢?母子俩的关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改善呢?在德学书苑创办人、具有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毛慧青老师的帮助下,小宇妈妈从改变自己做起,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都有了令人欣喜的转变。
【案例】
每次挨骂后孩子睡觉就蹬床
小宇妈妈说,自己脾气比较急,爱较真,对孩子要求也很高,每当孩子做错了事,她就会厉声批评,偶尔还会打孩子。每次被她批评后,孩子表面上没什么不对劲,但一到晚上就会在睡梦中蹬床,有时候一个晚上蹬好几次。这种状况从两三岁一直持续到5岁,让她非常困惑。在德学书苑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经典的她,找到了书苑的老师咨询。
老师跟小宇聊天,渐渐打开了小宇的心扉,让他说出了心里话:“我不喜欢妈妈,因为她打我”、“妈妈很凶地批评我,我想用小刀(木制玩具小刀)砍她”、“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吵架”……
夫妻俩吵架没注意避开孩子
小宇妈妈万万没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在外人眼里乖巧听话的儿子居然会跟老师说出这样的“狠话”来。她这才发现,自己离孩子的心这么远。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宇妈妈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太严格了,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她要求孩子每天晚上睡前必须读经半小时。经常是孩子晚上上完课外兴趣班,回到家已经快9点了,又累又困,还得一边流泪一边读经,而妈妈则去做自己的事情。
另外,尽管小宇的父母感情很好,但两人也会吵架,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吵。他们以为“孩子小,还不懂”,在孩子面前说话毫无顾忌,一些气头上的话语以及“离婚”之类的词,都让孩子听到了。
妈妈一改变家庭关系都变了
在家教老师的指导下,小宇妈妈开始努力改善亲子关系,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从自身做起,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前只会看到丈夫和孩子的缺点,发现他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现在我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小宇妈妈说,过去批评孩子,她常常是粗暴地责骂;现在,她总是先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再用反问式的提问,引导孩子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两个月后,小宇妈妈欣喜地发现,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要容易得多,而且,当她把焦点放到自己身上之后,丈夫和孩子也有了变化。过去,她经常埋怨丈夫睡懒觉、乱扔衣服、不讲卫生;现在,丈夫变勤快了,会主动帮她分担家务,还夸她比过去更加宽厚、温柔、坚强。
小宇的变化更大,再也没有睡觉蹬床的情况,晚上还经常搂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吃饭时,他会把好吃的东西夹到爸爸妈妈碗里,饭后还会帮妈妈洗碗。今年过年前,小宇爸爸去外地出差,回家前没接到小宇妈妈的电话,让小宇妈妈很是担心。当丈夫回到家,她差点又要给丈夫“当头棒喝”。这时,小宇凑到妈妈耳边轻轻说:“妈妈,善良温柔的人才是最漂亮的。”
【建议】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家教智慧
毛慧青表示,传授知识的主体是学校,但关乎人生是否幸福的根本要素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在家庭里面养成的。孩子的言谈举止、性格养成最主要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现在很多孩子厌学、自私、冷漠、不懂得感恩、爱发脾气、沉溺网络和游戏,都是因为孩子的内心缺乏营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因,孩子是果。家长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家长必须要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如果没有,就必须去学习。学习的方法,一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二是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点评】知道还要做到执行最重要
毛慧青老师具有二十多年的幼教从教经验,曾长期担任幼儿园园长,同时也是省阅读学会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德学书苑创办人,在家庭教育指导和国学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她指出,小宇的妈妈是完美主义者,自我要求很高,对丈夫、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小宇很拘谨,也学会了掩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其实孩子是最善于察言观色的,如果这种状况不及时纠正、长期持续下去,等到他长大了,就有人格分裂的可能。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心态非常重要,父母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小宇妈妈就是意识到了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从改变自己做起,获得了自我成长、孩子进步和家庭和谐。
小宇妈妈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当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掌握了改变的方法之后,就能努力去做。实际上,很多家长并不缺乏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信受奉行”,知道还要做到,执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