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家最高科技奖何时不再“白发苍苍”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拉琴九年为夫治病”与物化的情人节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时评人物榜
“拉琴九年为夫治病”与物化的情人节

 

今日人物:陈惠芳

上榜理由:她为给丈夫治病筹钱9年如一日地拉琴卖艺,感动许多人

N望桉

武汉的陈惠芳和袁春生12岁相识,相知相守41年。1984年两人结婚半年,袁春生便患病瘫痪在床,陈惠芳独自肩负家庭责任。2003年起,她捡起多年没碰的小提琴,到地下人行道拉琴卖艺,这一拉就是9年,为丈夫治病筹钱。她的坚韧感动越来越多人。(2月14日新华社)

这类患难夫妻的新闻并不少见,但放在昨日熙熙攘攘的情人节背景下,就凸显它独特意味:原来,爱的表达并非只有鲜花、巧克力、烛光晚餐……这一种模式。

不得不说,情人节在当下中国,越来被物化了。在商家和婚恋机构鼓噪下,情人节几乎可以量化了,诸如“真爱不打折,爱她就送她某某钻戒”“某某巧克力,爱情的味道”之类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难怪很多年轻人感叹,情人节比拼的是腰包厚度。

当然,一个人用什么方式过情人节是其私权,只要他的消费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无可非议。但是,当一个社会越来越热衷喧嚣、浮华的情人节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反思:以“情”为核心的节日,非得过得这般物欲滔天,乃至成为“欲人节”“性人节”么?

在这方面,武汉的陈惠芳和袁春生给年轻人上了一堂课:爱不爱一个人,真的跟金钱物质没多大关系,而在于你心里装着他或她么,会将他或她的命运跟自己连在一起么?也许陈惠芳忘记了昨天是情人节,但她给了她丈夫最好的“礼物”——41年不离不弃就是最美的那朵“玫瑰”,9年如一日拉琴卖艺就是那颗最闪烁的“钻戒”。

能用钱买来的东西,都不是最值得珍惜的,哪怕其标价让人瞠目。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如果有某一个眼神、动作给你以心灵的震撼,让你有泪流满面之感,那么,恭喜你朋友,你遇到了最值得收藏的——爱情,一如陈惠芳与袁春生的百姓故事。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