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证券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市公司募集的钱不能浪费
“IPO不审行不行?”
摆脱震局能否再下一城
□新股定位
□新基速递
国债期货将重启榕期民没兴趣
□业绩预告
□年报数据
□业绩快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IPO不审行不行?”
郭树清“惊人一问”引发热议发审制度改革
 

近日有媒体援引证监会发审委员的话指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任后曾向发审委员提问:“IPO不审行不行?”

记者日前向证监会求证,证监会新闻处表示并不知悉这一细节具体情况,尚不能给出回复。

在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中,发审制度是“核准制”中最核心的程序,证监会向通过发审会的企业颁发上市核准的文件,行政审批仍然是股票发行上市中的重要一环。近期新一轮的股票发行改革中,包括询价制度在内的新措施不断推出,但从未涉及发审制度本身。

由此,郭树清这一“惊人一问”迅速在学者和市场参与者中间引起反响。

观点 新股发行要不要审?

不审

叶檀:就算审也审不到位

财经评论人叶檀支持取消发审委。

“郭主席问IPO不审行不行。IPO当然不应该审,也不必审,就算审也审不到位。接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国的证券市场摆脱行政市色彩了吗?摆脱内幕交易或者利益输送的弊端了吗?”叶檀在受访问时表示。

刘纪鹏:从替股民选美转到真实性审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也在微博上说:“我反复说的‘监审分离’,是指证监会把精力从‘重审轻监’调整到‘重监轻审’,就发行来说要从‘实质性审核’到‘程序性和形式性审核’,要从替股民选美的价值判断转到仅进行真实性审查上来。取消发审委,把责任落实到拿高薪的保荐人和承销商身上。”

许小年:发审制造腐败机会

中欧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个人支持取消发审制。

他认为,从现在的市场现状看,审批并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好公司,股民当然赚不到钱,只能在炒作的游戏中给内幕人抬轿子。而且发审制度制造了很多腐败的机会,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害。

对于取消发审制后的风险问题,许小年表示,风险投资者自己控制,自己控制不了风险的投资者不要入市。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比白菜严重,监管者的重点是信息披露,而非公司质量。

要审

华生:不审会损害投资者

经济学家华生指出,IPO不审行不行,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在现行市场框架下肯定不行。一步到位直接取消审批制度的方法是一个“太简单”的做法,给中国股市制造巧立名目的扩容大跃进,对投资者只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真问题是为了IPO可以不审,我们先要做哪些制度设计和改变?应有一个大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然后逐步推进。

皮海洲:IPO不审?这个真不行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认为,不对IPO进行审核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还真是不行,不仅现在不行,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行。

目前我国股市仍然停留在“圈钱市”阶段,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包装上市、造假上市屡见不鲜。如果不对IPO进行审核,企业虚假陈述、欺诈上市就会更加明目张胆。

此外,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利益与发行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因此,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不仅不会对发行人的质量严格把关,甚至还会充当狗头军师,为发行人弄虚作假出谋划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A股市场没有严刑峻法,不能有效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在一些成熟的股市里,虽然企业上市门槛较低,但由于实行严刑峻法,投资者可以进行集体诉讼来保护自身利益。

□调查

逾五成网友赞成“不审”

一份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54%的人赞成取消审核,以减少权力寻租,截至前天记者发稿时,参与人数达3053人。

调查结果显示,54%的网友表示赞成取消审核,以减少权力寻租;仅有7%的网友明确表示不行,认为我国股民还不成熟,一旦放开,A股市场会出问题;也有17%的网友表示,一定要审核,这是监管职责所在,是对股民负责;另有22%的网友表示,现阶段不行,不过长期来看是大势所趋。

□猜想

如果不审新股怎么发行

如果取消IPO审查制度,失去行政大手搀扶的新股发行将何去何从?

在这方面,美国证监会给中国证监会提供了一个良好借鉴:证监会只做程序性审核,不做审批,对于企业上市没有发现程序不合规或者造假就不能否定,让市场来决定。另一个借鉴是证监会应将注意力集中到事后惩罚。美国也有造假,比如安然事件,但发现后的惩罚是“排山倒海”的:安然倒闭了,安达信也倒闭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