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海峡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回避两岸问题 不谈小英责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进党败选检讨报告不痛不痒
回避两岸问题 不谈小英责任

 

N海潮 回避

民进党中常会15日公布2012败选检讨报告,与会的中常委花了近4个小时听取和讨论报告。报告将败选的原因归结为选前两周蓝营的“两岸经济牌”、“执政信赖度”、“行政资源的运用”、“弃保”以及“返乡投票”等六大问题对中间选民的影响,进而对投票结果产生影响。败选报告回避两岸问题和蔡英文的责任,引起强烈质疑。会上有人批评报告讨论外在因素多,检讨党内因素少,缺乏反省、只怪环境,应撤回重写。也有人直批败选的关键是“十年政纲”内容让民众听不懂,还有人认为应该讨论蔡英文的败选责任。

蔡英文表示,民进党在“大选”中仍获得46%的得票率,显示民进党的路线正确。

列举败选原因 与“九二共识”无关

选后一个月才完成的检讨报告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民进党民调中心主任陈俊麟提出的“投票结果分析及民调”,第二部分是由民进党副秘书长刘建忻撰拟的“选战检讨与建议”,两篇都超过30页。

报告认为,民进党败选“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复合原因”,选民并未因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就不支持,而是选民对民进党一旦执政后的两岸关系走向有“不确定感”。至于民进党是否愿意修正对“九二共识”的立场,刘建忻解释,选民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有不确定感,不能用单一名词(如“九二共识”)来涵盖它。

民进党发言人林佑昌表示,根据数据分析,选民对于“主权”或是“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不是那么清楚,但选民对民进党执政后的经济选择有疑虑。民进党不少中常委对败选报告持肯定态度,认为很全面、很详细。

抨击

检讨报告很弱智 应撤回重写

前“陆委会副主委”游盈隆昨天表示,蔡英文一手主导的败选检讨报告,有写不如没写,徒然自曝其短,不但不科学、不客观、不严谨,而且不全面,给人感觉是在避重就轻、虚应其事、逃避责任,完全缺乏自我反省检讨的意愿与能力,令人非常错愕,这份缺乏反省的检讨报告应撤回重写。

他指出,这样的检讨报告,坦白讲是弱智的表现,就好比说小学生考试不及格回家,怕父母责怪,而将成绩不及格的原因归咎于考题太难、考试日期提前、老师阅卷标准太严,甚至同学作弊等等,绝非自己不用功读书。

游盈隆建议,蔡英文不要顾面子、不要怕痛、不要亲自主导,应该交由比较专业、比较有气魄的幕僚或非竞选团队成员去写,才能赢回支持者的掌声并赢得各方的尊敬。

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洪智坤则在脸书(facebook)留言表示,蔡英文与党务主管撰写检讨报告的辛劳值得肯定,但是,由党务主管执笔的败选报告,能够检讨的层级有多高?真正的问题敢点破吗?

机关算尽

读报告花了三四个小时,讨论报告只用了半小时;会上炮火四射的场面基本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温文尔雅的“无功劳也有苦劳”。这场败选的检讨会,不像典型的民进党,反而像非典的蔡英文。

民进党不敢动“台独神主牌”,不敢得罪南部的“阿扁们”,认为败选与两岸政策无关,这并未出乎人们的预料。败选后在党内打出第一枪的谢长廷,面对“独派”及非谢系的围剿与攻击,立即将“向国民党路线靠拢”的意见“栽赃”为媒体的“误读”,声称不需要接受“九二共识”,“大陆虽然不高兴,但也不能翻脸”,所谓修改两岸路线的权谋、工具心态暴露无遗。

其实这种企图“政经分离”、自以为得计的侥幸心理,在民进党内普遍存在,只是“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与交流的基础,民进党如果沉湎于自己的小算盘,最后仍然会再尝败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