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苏燕梅 毛朝青
前几天,福州小王(化名)乘公交车经过杨桥路房地产交易中心站时,发现公交车报的站名是善化坊。小王很奇怪,想让主持人帮忙了解一下,善化坊里有啥故事。
善化坊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弄,南接杨桥路,北接鼓西路,全长不到200米,走进善化坊,两边店铺林立。
主持人找到一名居民老郑。老郑说,“善化坊”这名很早就有了。据说当年闽王王审知在福州建罗城,用一座大城,把晋安郡城包在城同,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西门就叫善化,因此这一带就叫善化坊。
不过,善化坊这名还真起对了,这里的善人、善事还真不少。
老郑说,这里曾住着一位清朝道光年间的举人郭柏苍,他是个大善人:建学校,修李纲祠,疏通怀安、洪塘、濂浦等河道,以减轻福州城的水患。
除了郭柏苍,清朝光绪年间的黄士恒和黄士复兄弟俩掏腰包在这建了一所西城小学。当时,这所学校和侯官小学齐名,都是孩子们向往的高等学校。
老郑还说,在善化坊还有一个敬节堂,是救济寡妇的慈善机构。这个敬节堂是由闽浙总督赵慎畛倡议发起的,林则徐、陈若霖等人积极响应。上世纪80年代,在善化坊和鼓西路交叉路口意外发现了一块“敬节堂”的石碑,才得知这里曾经也是敬节堂的产业。
感谢福州齐先生拨打968111提供新闻线索,奖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