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激光“脱镜”并发症<0.1% 有需要的人别太担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光“脱镜”并发症<0.1% 有需要的人别太担心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整理采访

上周,台湾著名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因近年来手术后遗症陆续出现,决定停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手术的安全性如何?并发症危险吗?国内多数专家表示,任何手术都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LASIK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到0.1%,且多数影响较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并发症还会越来越小。从今年2月1日起执行的、卫生部出台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市场也提出更规范的要求。

据了解,我省也是较早开展激光纠正近视手术的省份之一。据我省最早开展该手术的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眼科专家介绍,该院从1994年至今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东南眼科医院从1996年至今累计做10多万例手术,也没有并发症发生。省内的医大附一医院、福州总医院、省立医院等相关专家也表示,该手术已很成熟,安全可靠,有需求的人不必太过担心。

关注一:手术安不安全?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山眼科中心准分子激光科副主任杨斌教授,被称为“目前国内实施此项手术例数最多的专家之一”,他认为,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找到好医院、好医生,在严格控制适应症的情况下实行手术,LASIK手术是非常安全的。他本人也因为近视选择了手术,这些年视力都没有发生变化,也几乎没有干眼等情况,只有在非常劳累的情况下视力会稍差,休息好了就恢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翁景宁主任医师也说,LASIK已有二十多年了,在世界各国都有做,已经是成熟、常规的近视眼激光手术。1994年,协和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激光纠正近视眼的手术,至今已成功手术1.5万多例。将近二十年了,除了个别有视力回退现象外,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医院眼科多位医生和护士都做了LASIK手术,效果都很满意。翁主任还认为,随着手术设备及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手术方法与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并发症也是可预见的,在手术前医生就会一一告知。

专家还介绍,我国卫生部批准引进此项技术时就很慎重,先是大医院开展,然后才慢慢往下铺。对于人员和医疗机构均提出要求,比如要求从事这一手术的医生有上岗合格证等。此外,去年8月,卫生部还发布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该标准从今年2月1日起施行,也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关注二:手术有没有并发症?

据眼科业界统计,激光手术出现疗效不满意的概率约为万分之二到千分之一。该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角膜瓣移位、上皮植入、眩光、视力回退等,都不是严重并发症,可以处理,不会带来明显副作用。

比如眩光,晚上看灯的时候有光影,灯一射过来就看不清,很多人投诉开车会这样。一般早期有一点,3个月后就自动消失掉了,也有人半年后慢慢消失。目前设备和技术发展了,对减少手术后的眩光办法也很多,比如个性化切削就能大大减少眩光发生率。

福州东南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科主任陈军介绍,网络上面所说的圆锥角膜,并不是手术引起的。所谓圆锥角膜是指极个别患者的特异性体征,应当通过严格细致的术前检查发现,并列为禁忌症,不能允许接受激光手术。手术技术本身是安全的,还要对禁忌症人群严禁手术,对相对禁忌症人群定期随访复查,审慎治疗。绝不允许贪图方便省事,或简单的考虑价格高低,在没有认真检查,确保适应手术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手术。

关注三:视力回退,是不是手术失败?

据了解,手术后的视力回退,是另外一个比较多的并发症,但通常出现在术后半年之内。等半年回退的视力稳定了,还可以再手术矫正。不想再次做手术或者本人角膜很薄不适合再做手术,还是可以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美瞳等的。

翁景宁主任医师解释,对于视力回退,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手术的回退,一个是自己再次近视。LASIK手术确切地说不叫治疗,只是去除眼镜。视力矫正后,如果还不注意用眼卫生,整天对着电脑,不注意休息,近视会再度出现。所以,这个手术不是一个非要做的,只是个人选择,有些人是因爱运动、爱漂亮、要当兵等原因而接受手术。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来说,需要近视度数稳定才做手术。

对于这个问题,附一医院眼科郑少斌主任医师也说,每一个已经或即将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都应当明确:手术只能让你摘掉眼镜,并不能改变你是近视眼的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术前近视1000度,术后裸眼视力达到1.0,不用戴眼镜,虽然表面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但你的眼内结构、视网膜还是原先的高度近视状态,所有高度近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都有可能发生,切莫因为不需要戴眼镜了,而忽略对眼睛的保护。

关注四:眼睛再有问题,还能再手术吗?

有人说,由于角膜被“削”,将来眼睛再有问题,就不能动手术,无法进行治疗了。

对此,眼科专家介绍,操作近视矫正手术时,连眼球都没有切开,只在眼睛最表层切开一点,在角膜表面有激光操作。影响最多的是角膜的机械强度,因为经切削之后角膜变薄了,眼睛受强大冲击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技术上对角膜切削量有控制,一定在安全的范围内。因此,其他眼部手术不会受此影响。

延伸阅读

什么是激光视力矫正手术

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见的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LASIK技术),是用一种特殊的极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系统(简称角膜刀)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然后于瓣下冲洗并将角膜瓣复位,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调整角膜的屈光力,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会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

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

1.一定要选择好的医院、标准的医院,选择好的设备,选择好的医生;

2.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A.年龄:不低于18岁;

B.眼镜度数:一般来说,近视在100~1500度;

C.做手术之前,隐形眼镜要摘掉一段时间;

D.有没有干眼症、结膜炎;E.还要测量角膜,如果角膜条件不好,也不建议做这个手术;

F.近视度数稳定:近视度数稳定一到两年以上才可以做。如果近视还是继续发展的情况是不建议手术的。

3.要做好沟通:决定做手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沟通,了解这个手术,把你所有的疑虑跟大夫讲清楚,因为这个手术是可选择的,不是一定要做的。

观点

脱不脱镜,是个人选择

每种手术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作为以“脱镜”为目的的LASIK手术也是如此。大多数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不是通常所指的“眼病”患者,而是屈光不正的“健康”人。大家往往是怀着为了符合就业单位的体检要求,或是希望终身摘除眼镜、提高生活质量,或是为了更加美观、方便的目的而选择手术。要不要手术,看你个人的需要。因此,对待风险也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本报《健康周刊》将启动“我给医院打打分”调查问卷活动

今日起,你可上网参与调查

在医疗机构与患者这一特殊的消费关系中,相互信任是坚实而厚重的基础,唯有真诚相待、彼此信赖,才能以健康相托。在3·15来临之际,本报《健康周刊》将联合3·15直通车启动“我给医院打打分”的调查问卷活动。

今日起,你可登录www.315ok.com,参与问卷调查,有机会赢取100元手机充值卡。2月27日开始将从参与问卷调查的网友中抽取20位幸运者,分别赠予价值100元的移动手机充值卡一张。中奖名单将在2月28日福建之窗中公布。

以诚信作为考量,寻找消费者信赖的医院。希望广大市民加入到此次活动中,向我们推荐你所信赖的医院,与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