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海峡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台湾“自主招生”是“拼爹”
伤势最重者不治去世
邱毅回大学开课 教室挤爆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自主招生”是“拼爹”

台大医学院院长杨泮池
 

台大医学院院长杨泮池批评面试制度对贫困生不公平

N本报驻台记者 关永辉

本报台北专电 台湾的大学学测成绩已发榜,现在进入甄选阶段(类似大陆的大学自主招生,需面试、口试)。近日,台湾最难考的院系的“掌门人”——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泮池炮轰甄选制度。他说,大学推甄制度对富爸爸的孩子较有利,这些人会包装,学过才艺或经过专门培训,面试、口试能力比穷孩子强。台湾的大学招生制度应该改革。

据了解,目前台湾的大学招生形式多样化,其中通过甄选入学的学生数比例占近一半。

满级分考生面试可能被刷下

在今年的台湾学测中,共有288人考满级分(五科,共75分),但即使是这些“状元”也不一定保证能上得了名校的名专业,因为他们还要再过甄选入学这道关口,需面试、口试、即兴表演等,有些学生可能被刷掉。

杨泮池说,甄选制度对富爸爸的小孩有利,对穷苦弱势的学生较不利,在这个环节他常常看到“城乡差距”。他认为,参加甄选的学生,包括他们自我介绍的包装,面试、口试该如何做到应对自如,这都需要有钱的父母来帮忙,最后胜出的往往是有钱人的孩子。比如经济好的家庭可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学习对应的技巧;而家庭条件差,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在口试、面试时自然就吃亏。

他透露,这些年来,他遇到学测考75级分,但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因为无法得到“包装”,在甄选第二阶段就被刷下。后来,一些人不得不参加指定科目考试(在台湾简称“指考”,类似高考按笔试成绩录取),最终才考上台大医学系。

杨泮池透露,为了让弱势的学生有出头的机会,台大医学系今年保留八成的名额给“指考”的学生。

自主招生利弊学界看法不一

今年台湾高校的招生中,一些名校名专业的招生名额很大部分是分给甄选的。台大电机系、台大土木系、台大资管系、台大材料工程系等理工科系,以及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电机系,都保留七成到九成的名额给甄选入学的考生。

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吴武典说,多元入学用多元标准取才,本意是良善,但往往为顾及公平却牺牲正义,穷人家的孩子没钱从小补才艺,也常为了帮忙家事无暇参与社团活动,缺乏相关经验及得奖资历,甄选入学时难免吃暗亏。

台湾清华大学教务长陈信文认为,以前大家都认为考试对弱势学生比较不利,因为他们很少参加补习,因此高校希望通过其它渠道来观察学生们的表现;而弱势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不利,这些都是事实。至于是甄选较不利还是考试较不利,大家的看法仍不一。陈信文指出,台湾清华大学在甄选时,没有统一标准,书面资料做得很漂亮不见得就有利。

台大医学生批评口试不利寒门学子

台大学生会前副会长、医学系四年级学生刘玠旸,在系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对现行的医学系口试制度多所批评,虽然题目设计五花八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星高中辅导室和补习班都已将各医学系喜欢问的问题和“考古”题,整理成题库并备有标准答案,明星高中也会邀学长姐返校为学弟妹模拟演练。

此外,要参加医学系口试的学生都必备某出版社的“医学人文丛书”数本,如《白袍》《医学这一行》《一位外科医师的修炼》等,以及各医学院校创校先辈的事迹名言。于是口试时,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都满口医学伦理。

刘玠旸质疑,如何在一两天内面试二三百名学生,而能鉴别出道德伦理人格特质?

□背景

台湾高考形式

2002年台湾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多元入学体制问世。入学方式分为甄选入学制和指考分发入学制两种,其中甄选入学制又分学生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两种。

学生如果参加高三寒假中举行的“学测”,那么他可选择以“甄选入学”方式上大学。“学测”成绩出来后,他可通过个人申请或学校推荐两种方式向心仪的学校和院系递交资料,各大学再结合专业特点自设面试、口试等,综合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录取。

当然,如果学生仅参加每年7月份举行的“指考”,那么他只能选择“指考分发”方式上大学。

而如果一名学生既参加“学测”又参加“指考”,那么他既可以选择“甄选入学”又可选择“指考分发入学”方式。他可以在“甄选入学”落选后以“指考”成绩参加分发入学。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