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咋让小孩爱书老农亮“魔法”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追踪“老农办书屋逼停周边游戏厅”后续
咋让小孩爱书老农亮“魔法”

老陈向孩子们推荐图书
 

N本报记者 苏燕梅/文 肖春道/图

本报讯 “见了这么多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天生爱玩的,就是这些爱玩的孩子,最后都乖乖地成了农家书屋的铁杆读者,他是怎么做到的?”昨日,本报报道了福州建新镇台屿村七旬老农陈松年办了一家乡村图书馆,许多小孩子课余都爱到图书馆读书,周边的游戏厅都因此关了门(详见本报2月23日A5版)。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关心,陈松年到底给孩子施了什么“魔法”,让这些孩子爱上了读书?

“想融入孩子群,先把自己变成小孩子”

陈松年说,孩子爱玩,他就陪孩子们一起玩,当他们玩到一起时,交流起来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为了和孩子们玩到一起,陈松年拿出自己当电工时的手艺,自制了很多玩具,用三合板、水管和几百枚铁钉做成弹珠平台,用竹竿和电铃做成方位辨识器,用鞋盒和塑料杯做“吹球过杯”游戏,削了竹签做猜点游戏……玩具显得粗糙,但孩子们很喜欢。

陪孩子们玩,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渐渐地,陈松年获得了孩子们真诚的信任。有一个贵州女孩,曾在书屋借过两本书,后来随着父母亲回到贵州。当陈松年以为这两本书有去无回时,这个女孩托老乡千里迢迢把书本送回来了,还让同乡带回自己对陈松年的问候。“孩子们真是纯真善良。”陈松年说到这个女孩的事激动得掉泪。

记者在农家书屋看到,孩子们都管陈松年叫“爷爷”,陈松年说,“那是因为喜欢你,愿意亲近你。”

“从不给孩子们压力”

把自己当作孩子后,孩子们在陈松年面前就没有压力。他告诉记者,有的孩子考试不及格,不敢回家跟父母说,却可以跑到书屋跟陈松年说。

当他要求孩子们写作文、写读后感时,孩子们也天马行空,写得很随便,一写,就成为一种风气。陈松年的墙报办了15期了,每期的作品五花八门,什么体裁什么写法都有。

一个叫陈怡的学生看完恐龙的科普书后,曾写过一篇叫《恐龙的秘密》的读后感,说“假如这样的大型食草和食肉动物生活在现在,会有多大的麻烦”,如同《侏罗纪公园》那样展开想象。还有的孩子通过读书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一个叫陈含香的学生看了《宝莲灯》后写道:“沉香能舍身救母,我也要好好对待母亲。”还有学生通过写诗来描述读书的感觉。

就是这种无压力、无标准的阅读,让孩子们阅读像玩一样轻松。

“只要用心,孩子都会爱上读书”

陈松年也承认,为了让孩子读书,他一开始也用“手段”。他找到福州台屿小学的校长,让学校的老师和他配合,帮忙鼓动孩子到书屋读书。

对于来书屋的孩子,他仔细观察着,谁最近松懈了,就盯着他快来读点书。“四到六年级,来过我这里的孩子,我都记得面孔,有机会就提醒他们多读书。”陈松年说。

他也到处寻找“渊博”和“专业”的人,请他们来给孩子讲讲课。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化鹏、福州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晓莹、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何捷老师、鼓楼区钱塘小学的高级教师……都曾到书屋讲学。陈松年说,他们都很厉害,孩子们从头到尾都不走神,游戏做完了,知识也学到了。

陈松年的图书馆没有优越的条件,他还是觉得,只要用点心,也能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因为孩子们天生就有探索知识的渴望。

陈松年的担忧

年届七十,陈松年的耳朵有点儿背了,采访时记者常要凑到他的耳边提问。在采访中,陈松年回答问题时数次中断,直呼自己喘得厉害。他说,办书屋真的很累,他曾多次想到退出,可是看到孩子们又不忍心。但是,谁能像他这样爱孩子,教孩子读书呢?

“像我这样无私奉献,你们做不到,”陈松年指着记者反问,“让你来,三个月不拿工资,你会干吗?”他告诉记者,曾经看到别的农家书屋雇请小女孩管书,600元一个月,没几天就干不下去了。像他这样“每天吃饱了来,放空了回去,不求任何回报”的管理员,是没法强求的。

征集令

昨日征集令一出,不少爱心人士开始整理书籍,并表示要和记者一起去书屋看看。福州一位先生昨日上午8点,亲自跑到台屿村,把三本书交到陈松年手中。福州钱塘小学的一位老师,整理出家里的200本书,准备送给农家书屋。

如果您也想为农家书屋出一份力,请拨打968111或13860621062和记者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