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气象资讯/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挑剔,是每一个美食城市的特点
你安于现状吗
□新玩法
福州今天阴有小雨8℃~11℃
□新产品
可以吃的瓶子
□声音
□哈哈一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感悟
挑剔,是每一个美食城市的特点

 

N东林摘自《timeout北京》

一个朋友有次出差成都,到了吃饭时间,打电话让我推荐饭馆。我佯装问他住址,然后让他下楼,“左转,往前走,三十米外是不是有一间小店?”他说是啊是啊!我说,进去,那是家相当棒的饭馆。之后,王三表逢人就说,“老陈推荐太TM靠谱了,比吉野家还好吃耶。”其实,他住的地方我压根儿不知道在哪里,但我相信,对付他这么一个北方佬,成都随便一个饭馆都可以把他打发得消消停停的。

对南方人来说,他们多半没那么容易打发。挑剔,是每一个美食城市的特点。前一个星期,我出差去重庆,被带到渝中区七星岗乌漆麻黑的一条叫不出名字的小街,刚一拐弯,巷子里居然灯火辉煌。简易大棚里人头攒动,据说这家“姜鸭面庄”的老板就是宜宾人,晚上十点才开门,营业到早上四点。毫不犹豫要了二两燃面,舌头还没来得及打结就消灭了。好吃啊,“再来二两!”我刚想再要,就被几位地主制止,他们希望我尝尝这家的拳头产品,也就是姜鸭面。这种面和燃面很像,也是用劲道又有嚼劲的手工面,面焯得刚刚断生,以豆芽打底,佐以浓稠美味的自制牛肉汤,浇头是子姜爆鸭子。三下两下吃完,喝一碗棒骨海带汤,放下碗筷,仰天看了下夜色,我坚定地说:“必须再来一份姜鸭面,还要二两的。”扑面而来,是一片同情的叹息,那些眼神里分明在说,这哥们儿在北京确实受苦了。

去重庆前,我在台北盘桓了几日,有天深夜,一起开会的蒋兄专门带我去西门町吃宵夜,那也是一个夜间才开门的排档。我跟着排了半小时队,虱目鱼肚上来时我还有些将信将疑。然而汤鲜肉甜,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刚觉察鱼腩略微肥腻时,蒋兄又提醒我用山葵佐之,果然滋味大异,香馥之气浓浓游走在口腔鼻腔之间……“这家店是我童年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蒋先生说,“可能,每一个台北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饭馆。”

出差去广州倒给朋友找了麻烦,为挑选一个满意的广州风味排档,他们不惜剑拔弩张长达两个小时。“某某还是不错的,比较适合老陈”,“那家店去年还可以,今年去吃会被人笑话死的”!于是罗列无数论点论据……最后,正方和反方把一顿晚餐辩论成了宵夜,完全无视饥肠辘辘的我。其实对我来说,广州的大多数小馆子都特别的亲和,但我完全不敢说自己曾经在哪里用过餐,就怕又“吃错了”。似乎每一个广州人都是美食家,他们对全市每一家餐馆的口味历史、食材现状、主厨八卦以及经营前景,都能发表洋洋万言的独到见解。或许也正因为有这么多挑剔的食客,才催生出那么多美味的餐馆吧。

(陈晓卿/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