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土人”第一次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土人”第一次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王澍作品:宁波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土生土长中国建筑师

王澍1963年生于乌鲁木齐,现居住在杭州,与妻子陆文宇共同经营着一家建筑工作室。他于1985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随后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王澍从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
 

N环球 中国日报网站特稿

据美媒2月27日报道,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的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该奖项是建筑界最高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也是倒数第四年轻的获奖者。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用现代形式赋予旧材料生命

据悉,王澍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毁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为自己作品的建筑材料。在以现代的形式赋予这些材料以新的生命的同时,他也用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关系。

正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在获奖评审辞中所指出的那样,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王澍提出得非常及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中国在建筑上获得世界认可

与贝聿铭不同,王澍完全是在中国接受的专业教育。而且,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也都扎根于中国,他的代表作品宁波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和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等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因而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指出,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

普利兹克奖是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发的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由杰伊·普利兹克和夫人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获奖者将获得10万美元奖金和一枚铜质勋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