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综合消息
2001年12月,241.22万元的资金投入,到目前近7000万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股份,面对这样的投资成果,即使是一些叱咤A股多年的佼佼者也只能望其项背。需要指出的是,创造这样一个财富神话的并不是哪一位投资大师,而是作家余秋雨。3月5日,徐家汇(002561)2.14亿股限售股就将解禁,而余秋雨当年的投资也将从虚无缥缈的市值,化作近7000万元的“真金白银”。
投得成功 仅一次分红便“回本”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余秋雨对于徐家汇的投资是在2001年12月。当时,公司前身上海六百实业有限公司决定解散职工持股权,计划将24.5%股权转让出去,而余秋雨就以241.22万元收购了上海六百实业1.5%的股份。在徐家汇经历了一系列的股权变动后,余秋雨持股数变为了518.64万股。
实际上,在徐家汇上市之初公司股价一度达到22元/股以上,与之对应余秋雨持股市值也超过了亿元之巨,引发了各界广泛的关注。然而随着徐家汇股价的回落,余秋雨的身价也明显缩水,不过,与当初处在限售期虚无缥缈的“市值”相比,解禁后可以随时套现的流通股票无疑更加诱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徐家汇在去年才实施了“10派3.2元”的分配方案,518.64万股对应分红金额也超过了160万元(税后约150万元)。而在刚刚披露的年报中,公司又提出“10派3.6元”的分配计划,而且3月1日股息就将派发。余秋雨先生又将收到一份丰厚的“红包”,从金额上讲,仅一次分红就让他当初的投资“回本”了。
投资缘由 为救人急,也为报恩
余秋雨本人曾在2010年的回忆录《我等不到了》中描述了他和徐家汇的故事。其中写道,当时还叫“上海六百”的徐家汇要从国有转制为股份制时,他曾遇到过该公司的一位经理。他问余秋雨能否“在他们转制的困难时刻参一点股”,因为商店的职工都是余秋雨的忠实读者,如果余能用写书的稿酬参一点股,一定能“提升他们的信心,稳定他们的情绪”。
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公开表示,“余老师昔时是救人急,根本不知道股票什么时候会上市。”
而在《我等不到了》书里,余秋雨写道,他当时对“上海六百”未来的前景并没有把握,但最终决定参股。他做出入股的决定并不是因为那位经理的悲情动员,而是在30多年前,“上海六百”的一位“长得像观音菩萨”的女职员曾经让他用仅有的三元钱买了一套棉衣,在冰天雪地中活了下来。
收入多元投资多家企业、卖版权、卖字、赚出场费
“余秋雨可以说是作家群体中的超级商家。”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吴怀尧曾表示,徐家汇并非余秋雨的唯一投资。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的网络出版商中文在线,余秋雨也是股东;2004年,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其旗下的“99网上书城”开张,余秋雨以约100万元资金加盟。而据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透露,可能是因为余秋雨对书的一贯偏好,他在九久中投进的远超对“上海六百”的投入。而且余秋雨后来还追加了对九久的投资。
除了投资收益外,作家出生的余秋雨,他的版税收入不容小觑。自1992年,他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文化苦旅》热卖起,余秋雨后来便一鼓作气推出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作品,均畅销一时。2006年,余秋雨以版税1400万元登上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而从1999年参加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开始,余秋雨就频繁“出镜”,到处演讲、做节目。一名知情人透露,余秋雨曾赴贵州参加一次为期几天的活动,出场费高达50万元,“他一年的出场费数百万元很正常”。
此外,书法作品也是余秋雨的一大收入。自2005年,余秋雨在博客上公布了其第一批书法作品之后,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了一些人收藏的“抢手货”。而日前被曝光为熊胆企业题词“百般人姿,一派熊道”,余秋雨回应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