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主持人 王帆宇
福州人之于茉莉花茶的感情,不可谓不深。福州人之于茉莉花茶的关注,不可谓不足。无论是曾经的辉煌,还是后来的式微,福州茉莉花茶的起落,牵动着福州人的心。
好在近几年,政府支持给力,福州茉莉花茶捷报频传,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这无疑给予了福州茉莉花茶重振雄风的希望。
而近期茉莉花茶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这与刚刚兴起的“茉莉花茶创新热”密不可分。福州的茉莉花正以一种蔓延的趋势,跳出绿茶,开始与红茶、铁观音甚至岩茶等更多的茶类结合。
孰优孰劣?大家各执一词。无论如何,这股热潮让福州的茉莉花茶又回到老百姓的视野中。
“‘茉莉红’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叶济德 九峰茗茶董事长,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茉莉红’在北方市场特别火爆,在福建市场也牢牢占据礼品市场前列,到底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叶济德坦言,刚推出“茉莉红”时,业内也有质疑声,但专家的一句话让他吃了定心丸,“市场接受就是对的。”
“‘茉莉红’是创新,但我们在做的,绝不仅仅是某个茶类的创新,我们做的是全方位的系统的营销。”
叶济德强调,九峰已注册了“茉莉红”的商标专利,并有包括陈郁榕、高峰、陈銮、张方舟、苏峰在内的五位专家为“茉莉红”制定产品标准并把控品质。“申请商标、制定标准、申请专利、邀请代言、渠道管理、研发专用茶具等,一个都不能少。”叶济德如是说。
“‘茉莉红’是接地气的创新,千年的窨制工艺、茉莉花情结、红茶消费热,三者结合,自然很受欢迎。”
“茉莉与红茶有冲突”
黄劲榕 国家高级评茶师、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创办人
“近期的‘茉莉热’,我个人并不看好。”黄劲榕开门见山地指出,茉莉花茶与茶叶的创新结合必须有章法,“红茶的香气属于暖香,茉莉花属于冷香,二者香气冲突。岩茶个性极强,也同样不适合淡雅的茉莉花。”黄劲榕认为,清香型铁观音和高山乌龙茶可能更为适合与茉莉花结合。
“创新是对的,但思路应该换一换,为什么创新只能拿茶做文章?”拥有多次举办海峡两岸创意茶业设计大赛经验的黄劲榕对茶业创新有自己的看法。
“茶业的创新应该跳脱出茶的狭义范畴,从茶艺、人文入手,结合时尚、田园生活、文化推广,提升茶产业的综合品质。”
“烘青绿茶和茉莉花才是绝配”
高愈正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闽蜜香负责人
“现在他们做的,早已不新鲜。”
高愈正说,在1957年福州茶厂就做过类似试验,“把茉莉花、玉兰花、桂花、栀子花、玫瑰花等花,与绿茶、白茶、乌龙茶等茶类相结合,试验结果烘青绿茶与茉莉花茶结合的效果最好。事实上,千百年来,传统茉莉花茶都是烘青绿茶与茉莉花的结合。”
“选择烘青绿茶原因有三,一是味清,二是叶面组织结构疏松,能更好地吸附香气,三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揉捻,比较耐泡。”
“这种不断创新和尝试,值得借鉴。”高愈正告诉记者,他更愿意从工艺和造型上进行创新——“将原本的六七窨提高到十窨以上,手工艺花茶漂亮的造型也可加分。”高愈正透露,目前闽蜜香正在研究一种造型感十足的“奥运五环茶”。
“好茶追求清与淡”
郑江闽 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经过1000多年的饮用和研究,才逐渐形成目前稳定的采用烘青绿茶为茶底的福州茉莉花茶。”郑江闽称,无论是红茶、岩茶,还是炒青绿茶或晒青绿茶,在过去的制茶史上都曾做过尝试,但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烘青绿茶成为福州茉莉花的最佳拍档。
“短期来看,由于消费者的尝鲜心理,创新茉莉花茶会有相当不错的市场成绩,但长期下去,情况难辨。”郑江闽认为,中国传统的终极审美观是清和淡两字,茶也不例外,“高端茶讲究的就是清和淡,茉莉花茶尤甚。”
茶友说
正方“微微的懒生活”说
作为福州人,茉莉花茶一直让我感到很自豪。现在茉莉花茶产品这样推陈出新,能让全世界更多人认识茉莉花茶,并且重新了解茉莉花茶。从以前的随手一泡工作茶,到现在作为商务招待、馈赠礼品,创新让茉莉花茶的明天更美好。
反方“踏雪”说
我喝花茶,爱她清新淡雅的香气,水只要不苦涩就很OK了。现在出现茉莉什么什么的,真不知道该叫花茶还是什么,然后很难跟孩子解释这是什么茶类,所以我现在更有意识地去加强孩子对传统花茶的认识与体会,不管怎么创新,还是不要丢了传统为好。
中立方“闲人老和”说
创新固然好,但别一味追求新,多挖掘一些我们老百姓喝得起的茶,才是茶企老板们该做的。
“淡如莲”说
茉莉花茶还是走传统比较好,但茉莉红茶我还没喝过,好喝最重要,有机会要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