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福建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读者献计热寻“世外桃源”
连撬三重门 偷走8根青石浮雕
福州火车北站安置地 房屋征收启动
□简讯
省域竞争力 福建排第九
我省开建1500吨级海监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国女教授来榕,寻找百年前的“世外桃源”》追踪:
读者献计热寻“世外桃源”
原著亟须翻译成中文;本报现征集翻译志愿者,期待您参与
建隆/漫画
 

N本报记者 练仁福

本报讯 130多年前,法国驻福州第一任领事席孟在一本专著中,将福州市郊的一个村子描绘得如世外桃源一般。日前,法国著名女汉学家伊沙白教授不远千里来到福州,希望寻找到席孟笔下的那个村子,可是由于信息不全,未能如愿(详见本报昨日A25版)。

伊沙白希望借助本报读者的力量,寻找那个130多年前的村落,报道推出后,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网友的强烈兴趣,大家热情提供线索,希望能搜寻到这个世外桃源小村。专家表示,当前最迫切的就是深入研究原著,亟须有人将英文版著作翻译成中文。本报今起征集翻译志愿者,将原著译成中文,供更多的读者研究、交流。

“王布村”、“大目溪”引发大猜想

昨日,共有近百位读者来电,从各个方面提供线索,许多人也发来邮件,索取《中国:它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一书英文版的电子版。线索中,永泰葛岭镇王布村、闽侯县白沙镇大目溪被最广泛猜想,许多人还附上了自己的理由。

读者张小姐就表示,王布村以前也叫王墓村,与席孟书中所称的“OUANG-Mo-Khi”在读音上非常相近。她的这个观点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此外,也有许多人联想到了闽侯白沙镇的大目溪。读者林先生表示,过去福州交通不发达,闽侯一带被通称为“西门外”;他还认为,雪峰寺附近现在仍有种植茶树,非常有可能。

此外,还有读者来电表示,地点可能是福清市玉屏山、罗源县兵溪村、马尾闽安古镇、闽清县东桥镇等。“如果席孟描写的都是真实的,那村子真的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读者何平说,福州的专家学者可从地方志入手,席孟笔下的“王墓溪”环境优美,农业高度发达,对外交往频繁,这样的地方在相关史料上肯定有所记载。

古村可能是旧时茶运驿站

“应该说读者提供的这些地方都有理据,但是根据目前现有的线索,还很难判断是否正确。”昨日,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甘满堂教授表示,2月26日,他陪着伊沙白教授到闽侯、永泰等进行了实地走访,读者提及的那些地方他们都去看了,经过考查,与书中提及的其他几个信息不相符。

甘满堂解释说,席孟在书中称,“王墓溪”村有七百户人,人口规模近万,而且从音译上看,村中大姓为王或者黄。“大目溪那边的人口规模偏小,而且王姓或黄姓人口不多。永泰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28日伊沙白教授自己包车去闽清县梅溪镇进行了考查,“她自己花了600块钱去转了一圈,通过一些老资料的查询,发现结果同样不理想。”甘教授解释,梅溪镇原名渡口乡,130多年前村子上是有不少店铺,但这些店铺为面闽江而设,但是席孟书中均称店铺是朝溪而立。

和福州一些文史专家交流后,甘满堂提出新看法。他说,许多外国人往来“王墓溪”村可能均是为了采购茶叶,而当时武夷山茶是从福州港出口,“王墓溪”可能就是武夷山到福州茶叶运输途中的一个驿站,“不妨从福建茶业交流史上做些资料的查找。”他说。

2月28日,伊沙白教授已经离开福州,她告诉记者,由于席孟书中没有任何的图片与地图,给寻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到法国后我会再去寻找一些新线索,特别是席孟教授的一些笔记等,希望能发现一些核心线索。”

一些出版社索取原著电子版

昨日,省内一些出版社的编辑联系记者索取电子书籍。他们表示,从现有内容上看,福建读者对该书肯定会充满兴趣,他们希望深入研究,探讨翻译引进的可能性。对此,甘满堂表示非常欢迎。该书目前仅有法文、英文两种版本,影响了该书被国内学者认知与了解。“当前最要紧的就是深入研读原著,如果能有中文版面市,将极大带动更多的学者加入研究,这个世外桃源的小村子就很可能得到发现。”

伊沙白教授介绍,该书在法国出版后一直没有得到什么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排斥。“席孟在书中将中国,特别是福州的这个村子描写得太美好了,再加上席孟并非汉学家,以至于有学者怀疑这本书内容的真实性。”她表示,这两年学者们对130多年的那个研究重新燃起兴趣,如果能找到这个村子也是还席孟一个“清白”。

征集令

本报面向广大读者征集翻译志愿者,希望将书中内容译为中文。如果您能胜任这份工作,又有这份热心,欢迎致电968111告诉我们,或者加入“寻访福州世外桃源交流QQ群217405752”。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