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敏敏 关铭荣
本报讯 本是图新鲜,看到小区前有人在售卖优质米,市民陈女士也打算买个百来斤尝尝鲜。买米时特地多留了个心眼,让卖主将米袋拆封验货。都这么细心了,可陈女士还是被忽悠了。
陈女士家住仓山区高湖大埕农民新苑小区。昨日上午,她出门购物,在小区门口,看到有人推着一辆平板车,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在售卖米粒饱满、色泽晶莹油亮的优质米。陈女士觉得这米很新鲜,也划算,打算购买来尝尝鲜。
随后,卖家将一袋百斤装的米,搬进小区送到陈女士家。拆封后,陈女发现这袋大米色泽暗淡,明显不如优质米。这时,卖家似乎也觉察了什么,随即推说是厂家装错了货,他马上为陈女士更换一袋新鲜的优质米。
十多分钟后,卖家将另一袋大米送进陈女士家。拆封后,她看到大米新鲜,米粒饱满。随即,她收了货,付了款。
可让她意外的是,在卖家离开后,她将大米倒入米缸时,竟惊奇地发现,米袋里只有最上方约10斤的大米为优质米,余下的90斤大米色泽暗淡,与那些优质米明显不是一个档次。陈女士再去找卖家时,板车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