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社 央视 综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后10天,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将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62人,实到2192人,符合法定人数。
要广集民智增强议政建言水平
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贾庆林从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7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
贾庆林强调,必须把凝聚共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中心;必须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发挥作用的保障;必须把深入调研作为建言献策的根基,深刻认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建言权,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实情、听实话、求实招,通过广集民智增强议政建言的水平,通过科学论证提高献计出力的成效;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永葆人民政协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协重大职责
贾庆林在报告中指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政协的重大职责所系。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信访工作,了解和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贾庆林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议政建言质量,着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林文漪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一年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6076件,经审查,立案5603件。截至2012年2月20日,提案已办理答复5583件,占立案总数的99.64%。
两会热点
房价“回归”何处?
——代表委员聚焦2012楼市“五大悬念”
核心提示:
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然而,目前的房价距“合理回归”还有多远?房产税全面推开有无“时间表”?如何扎紧楼市调控“篱笆”?围绕这些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刚刚抵京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悬念1 房价“合理回归”的空间有多大
焦点今年国家“微调”房地产调控目标,提出实现“房价合理回归”。那么,回归多少算“合理”?回归的空间有多大?
观点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梁季阳委员:按照现在的房价标准,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再降30%、50%甚至更多也不为过。但是,土地财政依赖、地价上涨趋势尚未扭转,房价回归空间能有多少?我看不能过早乐观。
观点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委员:楼市调控不等于打压房价,更不等同于房价绝对下跌。我不主张房价迅速大幅下降,牵扯的行业太多,整个行业急速回落国民经济会受不了,稳下来就可以了。
点评国际公认的合理房价与收入比约为6∶1,我国一些城市已远远高于这一标准,京沪深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15∶1。
悬念2 房产税全面推开路有多长
焦点沪渝试点房产税新政已满一年,成效初步显现。作为中央在房地产领域“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部分,房产税是否已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
观点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很快推开还做不到,政策本身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试点地区还未进行经验总结。但不成熟不等于不能推广。
观点二 夏绩恩代表:房产税作为经济调控手段的一种,应尽快扩大房产税的试点。
点评房产税改革能促使楼市调控政策走向法制化、市场化轨道,有利于更大范围内抑制投机炒房,也能缓解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突出矛盾,但何时推广要取决于时机是否成熟。
悬念3 楼市调控如何避免误伤刚需
焦点“新国八条”出台之后,银行普遍提高房贷“门槛”,一些地方还设置户籍购房门槛,有人据此质疑调控伤及首套房或改善房购买者的利益。如何避免楼市调控误伤刚性需求?
观点一梁季阳委员:国家的政策中明确要求保护首套房购买者利益,因此,我建议对首套房仍执行优惠政策,降低首付额度,并执行贷款优惠利率。
观点二 胡昌升代表:要逐渐实现从行政强制手段向市场经济手段的过渡。楼市调控倒逼地产商放缓开发步伐、信贷紧缩推高开发成本,两方面都影响到正常的市场需求。调控政策不能着力于“控”,而在于“调”与“疏”。
点评刚性需求不同于投机需求,现在不释放不等于将来不释放。如何进一步探索“打压投机、扶持刚需”的差别化政策措施,避免刚性需求聚集而成为推动下一轮涨价的因素,对今后的楼市调控提出更高要求。
悬念4 限购令“松绑”有无时间表
焦点 限购令作为楼市调控的“权宜之计”实行已满一年,虽然“一剑封喉”,但行政化手段的弊端决定了它并非长久之计。限购令何时会退出?
观点一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郭松海委员:限购令没有很快退出的可能性。退出需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政策“弹药”完善齐备与房价合理回归,但现在两个条件都尚未满足。
观点二 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委员:考虑到限购令的确对刚性需求和市场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可考虑在一到两年之后酌情退出。如果调控成果明显,当房价增幅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限购令自然会放开。
点评 传统的调控方法可能导致“屡调屡涨”,解决供求矛盾才是根本之道,比如保障房建设。
悬念5 部分地市“微调”会否挑战调控
焦点 限价令松动、限购态度“暧昧”、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近日频频出现的地方楼市“微调”引发争议。如何避免“小动作”冲击调控效果?
观点一郭松海委员:楼市交易不景气、交易量下滑,地方面临较大财政压力,所以有一些试探性调整,但影响力很微弱,全国楼市调控松动的基础并不存在。
观点二陈世强委员:“小动作”虽是个例,但说明楼市调控进入了关键期,调控如果含糊或松动,有可能引起跟风。
点评 一方面要扎紧楼市调控的政策“篱笆”,另一方面要让政策更具前瞻性、灵活性、多样性,让“擦边球”无处遁形。
两会诤言
污染也需要付出成本,只是转嫁给了子孙后代。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庆宁
不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就无法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金侨置业集团董事长任玉奇
粮食是宝中之宝,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价格的上涨,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粮价涨不得!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希望把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纳入义务制教育,让农民工的子女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
较之于校车的坚固程度,校车安全运营更关键问题在于道路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
两会速递
我国研制出高寒动车 能耐-40℃严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和平昨日透露,一种能耐受零下40摄氏度低温环境的高寒动车已经由中国北方车辆集团研制出来,有望于今年底哈大线(哈尔滨至大连)开通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