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还原为“人”,榜样更有力量
“占领男厕”别走向矫情
□网友说话
□读者来信
□广而告之
副市长“晒妻照”意义在正人先正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原为“人”,榜样更有力量

 

N郭之纯

“雷锋从来不是神,他就是一个人,真实、可爱、特别热爱生活的人。”谈及最近的学雷锋活动,一向以“敢说真话”闻名的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近日接受访问时直言不讳,坦言他特别喜欢雷锋。对网上恶搞雷锋形象的事,他希望恶搞者慢慢去了解雷锋和那个时代。(3月4日《现代快报》)

雷锋逝世已经50周年,“雷锋精神”中的诸多要素,如助人为乐等,仍可弥补当下社会道德方面的短板,继续提倡“学雷锋”并不过时,相反,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

与此同时,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是,雷锋作为榜样人物已历50周年之久,如何让网络时代下的年轻人克服时间障碍去理解雷锋及雷锋精神?我以为,正如崔永元所说的,将雷锋还原为“人”,“一个真实、可爱、热爱生活的人”,是让榜样在年轻人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的必需一步。

对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要有更多理性分析,比如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传统中国文化角度,分析“雷锋现象”出现的必然性。这就要用具体可感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当时普遍的集体主义观念是怎样的,当时的荣辱观有什么特点,还有,雷锋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多大等等。

在彰显雷锋榜样价值的同时,也无需刻意回避其凡俗的一面。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情也应该给出客观的解释,比如他短短几年拍了很多照片,那时拍照还是相当奢侈的行为,这也是恶搞者质疑的诱因之一。那么,雷锋拍那么多照片,是个人的业余喜好,还是作为模范工作者的待遇?费用又是哪里出的?

这些问题回答好了,雷锋就会更加真实可信,“学雷锋”也就有了与时俱进的基石,榜样也将历久弥新。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