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陈女士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一年前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经常莫名感到心慌、胸闷,偶尔还会头晕、想吐;心情也总是很容易烦躁,有时显得很焦虑,有时又抑郁寡欢。她先后去了好几家医院的内科检查,结果表明血压、心脏都正常,没有胃病,也不属于抑郁症。
明明身体不舒服,医生却查不出病因,这让陈女士觉得自己一定是得了什么“怪病”,心灰意冷的她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当她最后来到骨科,拍片检查后才找到了病因:原来,她的第2节颈椎出现了错位,致使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才引发了胸闷、头晕等一系列症状。
提醒: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易被忽略
“很多人都知道脖子酸、肩膀痛可能和颈椎病有关,但颈椎病可能给身体造成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省二院屏山分院(康复医院)脊柱专科蔡树河主任介绍,一般人所说的颈椎病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如果进行细分,可分为颈型、交感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混合型六型。其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尤为“五花八门”,也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人的颈椎共有七节,其中位于中间的第4、第5节通常受力最多,也最易老化。因此,颈椎病往往多发于第4、第5节,患者可能出现手麻、肩膀痛等症状,这类颈椎较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去医院就诊时也较容易被检查出来。但如果是颈椎的上段或下段出问题,则可能表现得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
比如发生在颈椎第1、第2节的压迫,常出现头晕、头痛、反胃、想呕吐的症状,年纪大的人会想到高血压,即使拍片也不容易发现,因为拍片一般取正侧位片,不容易发现,只有专业的人士建议拍张口片才能较清晰地看到压迫点。如果颈椎压迫到患者的交感神经,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焦虑、抑郁等症状,有的患者被误诊为是精神疾病。
诊断:“三步定位”综合诊断
蔡树河主任介绍,对于已排除其他疾病的患者,在进行颈椎病诊断时应采用“三步定位”法,即病人描述的症状、医生触诊和影像学检查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不同学科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一些微小的颈椎改变,如小关节紊乱或错位,从骨科的影像学标准来看,可能没有达到诊断标准,但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仍然可以从X光片上看出这些关节紊乱和错位,并结合触诊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