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孩子骨龄大一岁少长高7厘米!
世界肾脏病日有三场公益活动
武警福建总队医院学雷锋,便民义诊进社区
怎样让孩子多长高10厘米?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病日”,今年3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肾脏病日,主题是“捐献肾脏,延续生命”——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资料图片)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指导专家

谭建明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

陈建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福州总医院肾内科主任

据了解,我国现有总数超过200万的尿毒症病人,并且每年还有新发生尿毒症病人。目前治疗尿毒症主要采用透析和肾移植的办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延长病人生命,但长期透析,无论是病人还是整个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肾移植不仅让尿毒症病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更让他们能够真正回归社会,享受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器官来源严重短缺,让肾移植成为尿毒症病人最大的奢望。我国每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尿毒症病人有幸接受肾脏移植,更多尿毒症病人不得不在透析中苦苦煎熬,或因得不到及时肾移植而丧失生命。

定期体检,查出“沉默的杀手”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肾病内科主任陈建教授介绍,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肾脏本身质地娇嫩,稍有不慎,或平时护理不当,便会极易发生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慢性肾脏疾病以其低知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被称作是“沉默的杀手”。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也就是说,在我国每10个人中有1人就患有慢性肾脏病。我国现在的尿毒症患者全国有200多万,每年还在以12万~15万新增尿毒症患者的趋势上升着。

陈建主任提醒,肾病往往病程隐匿,在早期不少患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症状,以致有的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进入了肾衰竭乃至尿毒症期,重者威胁患者生命,故而得名“沉默的杀手”。因此,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坚持做定期体检,这样才能有效排除肾脏疾病隐患,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慢性肾病进入尿毒症,何以解忧?

谭建明教授介绍,目前,治疗尿毒症普遍采用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及换肾(肾移植)的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是将人体的血液与透析机混合,通过透析机对血液中的毒素进行过滤,然后再将血液输入体内,以此来延长患者生命。血透可短时期内缓解患者症状,通过“机器肾”达到排出体内毒素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长患者寿命的效果。但是血透费用高,而且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原来的肾脏逐渐萎缩、废用,直至肾功能完全丧失,透析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只能长期依靠机器来维持生命。

由于医疗单位的血液透析能力有限,加之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地区难以普及血液透析,使得尿毒症救治率低下。目前全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不足30万,推广腹膜透析,是目前提高我国尿毒症患者救治率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卫生部推出的一项“天使工程”。腹膜透析是将一条透析管植入患者腹腔,定时放入腹透液,将体内毒素排出来治疗尿毒症,它具有诸多特点:传染病感染风险小、保护残存肾功能较好、费用较低,可居家进行操作等。但亦可能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

肾移植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肾移植是目前对付肾功能不全最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案。1960年吴阶平院士率先实行第一例人体肾移植。20世纪70年代肾移植全国正式展开。至2011年,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6000例左右,肾移植患者10年存活率已经超过60%,存活时间最长已达32年。然而肾源问题是个世界难题,找到与受肾者在血型和组织型上能良好匹配的肾源是非常困难的。我国每年有幸接受肾移植治疗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尿毒症患者,绝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因找不到配对的肾源而丧失了生命。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