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4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退休老钳工变身“艺术家”
一封疑似情书 两老汉吵三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老钳工变身“艺术家”

崔依伯最满意这件《钟馗》根雕
这个笔筒也是崔依伯自制的
 

N栏目主持 吕蕴岚 张超晖

在福州晋安区站前社区的这座老式楼房里,若天气晴朗,崔奕德依伯会坐在院子里,拿着自制的雕刻刀,专心雕刻着眼前的樟木;若天气阴暗,他喜欢在书房里挥毫泼墨,写两行隶书,画两笔花卉。当了30多年钳工,退休后崔依伯就过着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

重拾童年毛笔练书法画画

崔依伯今年80岁,地地道道的福州人,童年住在台江区解放大桥附近,在闽江边长大,父母重视教育,送他读了私塾。在私塾里,先生执教严格,学童们学写毛笔字,姿势不端正或者字迹不佳,都要挨戒尺,崔依伯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打下书法的基础。

除了学习文化,崔依伯还对机械感兴趣,那时候闽江边上停泊着船只,年幼的崔依伯经常蹦上船,缠着船工进驾驶室看一看,摸摸铁齿轮,琢磨着其中的原理。读到高中毕业,崔依伯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做了一名钳工,并在技术岗位上一做就是30多年,直到1992年退休。

退休后,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崔依伯过不惯清闲日子,一心想找点事做。崔依伯喜欢看画报,一旦画报上刊登有书画、根雕、石雕等艺术作品,他就移不开眼;他决定重拾童年的毛笔,不但要练字,还要学点画画。

买来笔墨纸砚,崔依伯开始了“书画”生活,靠着私塾的功底,他的隶书毛笔字写得很像样,画画从模仿也慢慢过渡到独立创作;有老友告诉他说,西湖里时常有老年艺术爱好者的聚会,不妨去参加,相互切磋技艺,崔依伯也去了。

八件根雕最爱《钟馗》

在西湖的聚会中,崔依伯又生出一个念头,既然自己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了,何不再迈出一步,开始做根雕。

崔依伯动了这个念头,连自己也觉得激动。他身体好,经常坐着公交车在福州城内各处转悠,看到根雕作品就仔细揣摩,后来还专程去了闽侯了解根雕制作的程序。没有师傅,崔依伯凭着印象和常年积累的机械知识,自己制作了雕刻工具,上山挖来树根,开始练练手。

20年里,崔依伯一共完成了8件作品,最后一件作品是近期完成的近半米高的《钟馗》。这座木雕《钟馗》是崔依伯照着图面雕刻的,用一丛大胡子和瞪出的双眼来体现“钟馗”的威严,栩栩如生,花了崔依伯1个多月的时间。崔依伯经常将8件作品摆在一块,乐滋滋地看着自己的进步。可以说,《钟馗》比初期的花盆小平台精致细腻得多,崔依伯自谦地表示“入门了”。

书画和雕刻,让崔依伯成为小区里有名的“艺术家”。小区有活动,要张贴海报和通知,大伙儿都会上门请崔依伯挥毫;春节前,更是有不少邻居请他代写春联,觉得这样带着墨香的春联贴在大门口,古朴有趣。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