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建芳 章微 练仁福 童正忠 林丹
本报讯 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方案10个月内公布。昨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异地高考也成为提问的热点。记者昨日进行了采访。
【焦点一】要不要推行异地高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外来工的子女应享受异地高考权
“家长为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比较长期的贡献,跟随他们一起生活的子女,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在这个地方的受教育权和参加考试的权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要推行异地高考。
钟秉林表示,从操作来讲,确实有一定的复杂性,地方政府对在当地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应该有一个标准,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推行异地高考就比较容易了。
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能就地参加高考。
【焦点二】如何保障当地学生利益?
省政协委员、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外地生源相对应的招生计划划拨过来
此前,有教育部官员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外地生源相对应的招生计划划拨过来。”省政协委员、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认为,这样外省籍生源就不会占用当地学生的录取名额。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异地高考实行后,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考生人数肯定会增加,政府就应该相对应地在这些地方更多地投放招生计划指标,以保证不会影响到这个城市或地区常住人口子女高考的利益。
【焦点三】如何防范“高考移民”?
刘卫平:高校在各省市相对均匀地投放招生计划,不能太倾斜某一个区域
“要是实现异地高考,大家都跑到北京参加高考。”昨日,福州家长王女士说,谁都知道在北京考清华、北大,可比福建要好考得多。
“要想更科学地推行异地高考,还需要高校在各省市能相对均匀地投放招生计划,不能太倾斜某一个区域。”刘卫平说。如果实现这一点,意味着一名学生不管在哪里接受教育,他考上名校的概率理论上是一样的,就不用再费尽周折去当“高考移民”。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需要全国各类教育资源,包括优质资源合理分配,这样才能够促进各个不同地区的孩子都享有相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