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版文章 均据新华社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花大力气解决择校、入园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城乡、地区和校际等义务教育的“三大差距”,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迫切。
城乡差距
“不良循环”的怪圈如何打破?
来自黑龙江的几位代表委员说,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大中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城乡教育差距之弊,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深表忧虑:“农村学校设施差、师资力量差,会导致学生很难继续深造,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必然会造成不良循环:义务教育资源不平等—高等教育机会不平衡—就业的不平等—收入的不平等……”厉以宁委员说,久而久之,会导致社会阶层流动不畅,影响社会公平与进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外,更要注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比如按比例进行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厉以宁委员认为,还应多办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让农村中学生具备谋职能力。
区域差距
“越苦的地方教师待遇越低”何时休?
中部有个省,小学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省会城市与一个地级市分别为2026元、1457元,二者相差约30%。
“不同省份之间,除了教育经费的差异,师资差距也较大。”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说,因为区域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过大,优秀教师和学生“孔雀东南飞”现象有扩大趋势。
针对区域教育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越艰苦的地方,应该给教师的待遇更高,才会吸引到优秀人才,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往往相反。”邓秀新代表说。
校际差距
“择校大战”不断升级为哪般?
“同一个城市,重点学校得到的经费常常是普通学校的几倍。”来自北京的一位政协委员说,正是这种习惯“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做法,使“择校风”越刮越大,已成为义务教育的“癌症”。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说:“因为资源分配不一样,便导致好学校越好,差学校越差,造成择校走后门、教育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不是口号,关键要看行动。”蔡达峰委员等人建议,应尽快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国家标准,作为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有了硬约束指标,口号才有望尽快变成现实。”
两会声音
“改革是从破解自身不足起步的。如果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敢剖析,那就不可能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不能让企业和个人为银行打工,要让金融为社会服务,银行利润应当‘瘦瘦身’为中小企业融资‘解解困’。”
——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
“去年沪深股市分别以21%和28%的跌幅领跌全球股市。只有通过改革克服制度缺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股市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
“既然违章建筑建了可以拆,那违规高尔夫球场也应一视同仁,‘拆了可惜’决不能成为阻挡国土执法的借口。”
——全国人大代表李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