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接地气的“10元购买力调研”
□网友说话
徒手接坠楼者除了勇敢还要有施救常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时评人物榜
徒手接坠楼者除了勇敢还要有施救常识

 

N郭钦

今日人物:易亮

上榜理由:该湖南大学生徒手接坠楼的同学,结果同学坠亡自己受重伤

最近,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易亮试图徒手去接从7楼跳下的同学,以致自己被砸成重伤,全身肩、颈、肋骨等10多处粉碎性骨折,至今在家疗养,而跳楼学生当场身亡。这一举动引发热议。(近日《长沙晚报》)

去年,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童得到舆论的盛赞和褒奖。似乎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徒手接坠楼者新闻进入我们视野。一个人的见义勇为能得到这样广泛的传承,对我们社会来说,当然是好事。但看到易亮的报道后,我有些疑虑,舆论对这种行为一以贯之地赞扬是否合适?

看到有人坠楼,不论是主动跳下还是失足落下,出于人性的本能,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伸手去接。但物理学告诉我们,这其中暗藏极大的风险,且风险随着坠楼者体重的增加和楼层的增高而增大。如何最大程度保护施救者本人,同时又最大可能成功救回坠楼者,这里面有着很多专业技能,比如接到坠楼者后膝盖要顺势弯曲、手肘不能平伸等等。否则,贸然伸手去接,不仅救不回坠楼者,还可能给救人者自身带来极大损伤。

鼓励见义勇为,这当然没错,但盲目地赞扬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救人者只可能得到两种结果,一是付出自己受伤的代价,成功救下坠楼者,另一种则是像易亮一样,没有救回跳楼者,却让自己受重伤。在一个施救知识没有得到普及的社会,后一种的可能性无疑更大。

生命是最宝贵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应尽百分百的努力去挽回。但就坠楼而言,我们有必要告诉公众:这“百分之一的可能”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该见义勇为,什么时候该见义智为。这些常识的普及,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