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之光/文 关铭荣/图
本报讯 昨天上午8点,第二场“海都农家乐·台农高山茶感恩特卖会”开始了,数百名海都报热心读者赶到海都大厦购买,不少人还是首场特卖会的回头客,新运抵的500斤茶叶下午全部售罄。永福台农临别时特别感谢海都报搭起农家乐的平台,帮助他们打响了永福高山茶的品牌,表示要种出更好的高山茶回报福建乡亲,回报海都报读者。
希望农家乐经验 能在台湾复制
昨天下午3点,高山茶特卖会圆满结束,十几位永福台农满心欢喜。
漳平市台协会会长李志鸿先生说,大陆媒体免费为台农产品打品牌,海都报是先行先试的第一家。海都报用6个版包装宣传感恩回馈特卖会活动,永福高山茶已为广大读者所认知,为台农在福建的投资兴业做了一件大好事。海都报全力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在闽投资的台农倍感温暖和激励,在福建发展更有信心,永福的台农要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产品,让永福的茶香更浓、味更甘、韵更足,回报给福建乡亲。希望今后能借助海都报这个平台,让永福高山茶为更多大陆同胞所认识。
李志鸿准备把这次海都报的系列报道带回台湾,希望海都经验能在台湾复制,激发台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一起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做好事,做善事。
推动两岸交流 海都不遗余力
永福高山茶打响了品牌,受到海都读者的厚爱,两批茶叶全部售罄。昨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对永福台农朋友表示祝贺。谢晶思说,台农朋友带着资金和技术到闽投资是闽台农业合作的一件大事、好事,永福高山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充分说明台农朋友在大陆发展前景空间广阔。闽台农业合作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海都报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永福高山茶打造成大陆知名的茶叶品牌。
谢晶思对永福台农承诺,作为福建最大的平面媒体,海峡都市报要继续为在闽投资兴业的台商台农朋友尽微薄之力,只要你们有需要,海都报都会尽力去做。
高山茶品质高 吸引大批回头客
昨天上午8点不到,海都大厦来了很多喜欢高山茶的海都读者,不少人是前天首场特卖会的回头客。
昨天中午,张先生急匆匆赶到现场,他告诉记者,他前天排队买了两斤,全家人都说口感好、性价比高。看到海都报上刊载高山茶特卖会要加卖一场,真是喜出望外,再来买两斤A级茶。
昨日一早就赶来的陈女士说,高山茶有着特殊的韵味,早就想买正宗的台湾高山茶,前天看到队伍排得太长就回去了,看到昨天加卖一场的消息,一下就买了4斤。有一位女士一到特卖会就问能不能刷卡,听说无法刷卡时连说遗憾。
兼做市场调查 中高端产品好卖
永福高山茶生产合作社社长陈建富告诉记者,这次特卖会不仅是台农感恩回馈,也给高山茶的市场定位做了很好的调查。在这次两场特卖会上,特级茶最受欢迎,700多斤茶叶4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其次才是清香回甘的A级,其实B级的品质也不错,只是口感略淡,很多读者都是在特级和A级售罄之后才选择B级,说明来买茶叶的海都读者讲究口感、香气、耐泡、品相兼具,都是爱茶识茶懂茶人,将来不论是馈赠亲友茶或是自家品尝茶,福州的高山茶的市场应定位在中高端。
□特写
老天也有爱心
去年冬末至今,福州总是阴雨天气唱主角,偶尔露脸的阳光,如同匆匆赶路的人,不肯久留,愁煞了洗洗涮涮的家庭主妇们。最近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要想洗衣晒被,先看海都何时举办农家乐”。
这个说法是有所本的。去年10月中旬以来,为帮助农民解决丰年农产品滞销问题,海都农家乐开张了,帮助农民卖芦柑、莲子、苦笋、地瓜、苦橘……一共办了15场。虽然活动期间常常连续雨天,但只要海都农家乐开张的那天,雨就停了。就像这次高山茶特卖活动,上周六凌晨还下着大雨,台农还在发愁,可在六七点时雨歇云开,还透出缕缕阳光。
有人说,为农民排忧解难,老天也有爱心。
累·震撼·喜悦
高山茶热卖的喜悦挂在台农们的脸上,虽然劳累了两天,大家仍然精气神十足。“好震撼啊,队伍排得这么长,足有百米,海都报的影响力真大。”昨天一大早,台农林勇先生一看到记者就感慨,“有了海都报这个平台,我们永福高山茶不愁无人知晓。”
林勇对记者说,早晨7点多,他们一看到11日海都报A22版特卖高山茶的报道,就被版面上那张排队买茶的照片镇住了,“当天忙着卖茶,大家顾不上现场的情况,看到报纸才发现排队买茶叶的人那么多”。
陈建富社长忙着吩咐大家,各自分头去买报纸,周围报刊亭上有多少份全部买下来,带回漳平去分送给创业园的其他台农,这是对台农最好的鼓励。李志鸿会长还让海都报发行部帮忙收集数十份一周的报纸,准备装订好带回台湾送给中南部的乡亲们,让他们看看大陆媒体是如何免费帮台农打品牌的,希望更多的台湾农民看到这组系列报道后,加快到福建投资兴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