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薇 文/图
本报讯 “‘国学读经班’的课,到底是怎么上的?都教些哪些内容?孩子会喜欢吗?”本报报道卓越·德学书苑开办公益读经班的消息后,不少家长打来电话咨询,希望了解课程的内容。上周六,记者前往公益读经班“探营”发现,读经班其实不仅仅是诵读国学经典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并教给他们正确的礼仪礼貌。
指读好处多多
这次的公益读经班,吸引了11个孩子和14个家长参加。孩子们诵读了《大学》、《诗词启蒙》和《成语接龙》的部分章节。在读书前,老师先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姿势——“身体坐正脚放平,左手压书右手指,眼睛看字大声读,声音洪亮传千里”,一边念歌谣,一边照着做。
在读经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孩子们伸出右手食指,指着书上的字,跟着音频读。为什么要这样呢?老师课后解释说,别小看指读这个小小的动作,它是心、口、眼、手共同配合的一个过程,培养的是孩子的定力。从小帮助孩子练好定力,将来孩子就不会粗心、不会注意力不集中。
据介绍,孩子如果每天都能坚持半小时认真指读,识字量也能得到很快提升。如果跟着音频指读,由于音频是标准的普通话,也能起到给孩子正音的作用。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据卓越·德学书苑的毛慧青老师介绍,公益课程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做一个指导。
在课堂上,老师教孩子们如何爱护书本——双手拿书,轻拿轻放,把暂时不读的书在桌上摆放整齐;教孩子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先不要插嘴;教孩子们“立端正”。
即使课间休息时的喝水环节,也成为对孩子们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小环节。老师引导孩子们一手拿杯子、一手托着水杯,慢慢地走,这样才不会把水泼出来。
毛慧青强调,读经典,兴趣第一,习惯最重要。
教会孩子感恩父母
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感恩。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来到家长面前,和家长手拉着手、眼睛看着眼睛,然后,孩子对家长大声说:感恩父母生育我,送我学习,开启智慧……
“在感恩环节,有的家长竟然不好意思看孩子,有的孩子左顾右盼。这说明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怎样表达我们的爱。其实,亲子顺畅的沟通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希望孩子们学会感恩,家长们学会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毛慧青说。
□家长会
“用经典浸润人生许孩子智慧未来”
本周末国学讲座报名火爆
上周,本报报道儿童国学教育专家赖国全先生将来“海都家长会”讲座的消息,得到了福州广大家长的热烈反响,迄今已有约400位家长报名索票。
赖国全籍贯江西,军人出身,当过公务员,如今是深圳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创办人,致力于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在对女儿进行国学教育的过程中,他自创了“累积式教育法”。在本次“海都家长会”讲座上,赖国全将以一位父亲的身份,与家长们分享对孩子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心得。
讲座主题:用经典浸润人生 许孩子智慧未来
讲座嘉宾:赖国全
讲座时间:3月17日(周六)上午8:45
讲座地点:福州五四路218号温泉大饭店一楼锦绣厅
索票电话:0591-87627222领票地点:福州华林路84号海都大厦一楼968111呼叫中心(家长需电话报名后方能领票,领票时需核对家长报名资料,并请家长把姓名填写在票的副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