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月入7500元为何“没有安全感”?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入7500元为何“没有安全感”?
基层代表委员建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每月高收入,生活压力还是大
 

N本版文章均据新华社电

两会期间,一则“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境况和心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如何做大“中等收入群体”?使收入分配格局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对此,基层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如何将高昂的生活成本降下来?

小姚在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每月收入约7500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个税后,每月实发约6500元,再除掉房租、伙食费和交通费等生活必需开支,每月积蓄不到2500元,他说生活在北京没有安全感。

租住在蜗居,出门挤地铁,买房是奢望……小姚的感慨引起许多上班族强烈共鸣。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指出:“这反映出我国中等收入者非常脆弱,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较少,生活负担压力较重。”

何为中等收入者?专家认为应具备中等以上收入、生活比较富裕、生活水平比较稳定。中等收入者不应该是“房奴”“车奴”“孩奴”。但现实中,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高昂的生活成本,扼杀了城市工薪阶层积累财富的能力,制约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明说,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主要覆盖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享受不到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等政策。他建议,政府要切实加大调控房价、稳定物价、推进教育公平、深化医改和完善社保等方面的力度,为中等收入群体“减负”,建立有利于中等收入群体增长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结构性减税”缩小收入差距?

四川一家民营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麒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告别了“共同贫困”,但远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现在收入分配格局变成“金字塔形”,贫富差距在拉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调高、扩中、提低的改革方向。这三者是有关联的,调高和提低都能起到扩中的效果。”易敏利代表说,“调高、扩中、提低”需要统筹推进,打出“组合拳”。包括调整部分垄断行业尤其是高管人员的过高收入,提高个税起征点,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明辉提出,“结构性减税”对缩小收入差距等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财政政策,对结构性减税制定一揽子计划,明确路径图和时间表。还有代表建议,继续大幅度提高小微企业的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

“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为什么上不去?因为最低工资标准定得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东风电机厂工人王品盛表示,“希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更多的财富分配给一线劳动者。”

“扩中不能仅在收入上调节,更重要的是在机会上调节,畅通中低收入者向上流动的渠道,防止社会阶层出现固化。”王麒代表说。

两会焦点

“撞伤不如撞死”因保险设计不合理?

保监会透露,已启动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用于救助事故受害人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强险对医疗费用最高只赔1万元——新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施行以来,公众质疑因医疗费赔偿标准过低,会导致“撞伤不如撞死”的道德风险。3月11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汉宇的提案,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与其现场约见。

李汉宇表示,现在交强险规定总额是11.2万元,还被分成三块: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0万元、医疗费用限额1万元、财产赔偿限额2000元。这种分项出现很多问题,受害人受伤情况下,医疗费用很高,伤残等级不高,此时1万元的医疗费用完全不够弥补损失,而11万元的伤残赔偿金又用不完;又如受害人死亡情况下,医疗费用低甚至没有,而死亡伤残赔偿金又不够赔付。两种情形下,交强险都未赔完。李汉宇认为,这样的分项限额实际是维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但受害人的权益却得不到应有保障。由于1万元的医疗费限额对于多数交通重伤事故可谓杯水车薪,机动车一方可能做出“撞伤不如撞死”的逆向选择。近年来,类似“反复碾压”“故意加害”的个案时有发生,不能不让人反思保险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对此,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监管二处处长张宗韬表示,实际上“撞伤不如撞死”并非是由交强险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一些车主出于担心被受害者“一辈子纠缠”的心理造成的,世界各国都存在这一现象。如果出现“反复碾压”,事故的性质就完全发生变化了。

对话中,李汉宇还提出,如果有对经济困难当事人的救助,也会相应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张宗韬则透露,设立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已经启动,即每年从交强险保费中提取2%专门用于事故受害人的救助,目前全国一年大约20亿元,保监会已经交了两年。具体操作将由财政、交警等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目前已经有几个省开始实行,今后应加快在全国推行的速度。

两会热点

用“企业报销制” 推进公务用餐住宿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建议用“企业报销制”推进公务用餐和公务住宿改革,取消领导干部直接报销权,来最大程度地遏制公务用餐和公务出差乱花费现象。实行“企业报销制”后,行政单位在饭店、酒店企业用餐、住宿后,饭店、酒店企业凭相关消费记录、税票到公务接待管理机构申请报销,经公务接待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再向申请的饭店、酒店企业核发消费资金。而公务接待管理机构可以选择将报销的“三公消费”公开,让公务消费接受监督。

加大力度 惩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云彦提出,加大对有合法行医资格人员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惩处力度。杨云彦说,虽然相关法律对拥有合法和非法行医资格人员进行胎儿鉴定的行为均有明确规范和处罚,但是在实际查办案件中,有合法行医资格的人从事此类非法活动往往很难在相应条款下受到足够的惩治。杨云彦建议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对以上非法行为参照非法行医罪给予处罚。

两会声音

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当前,改革更需要顶层设计,不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

很多中小学一学期就举办一次法制讲座,关注的就是法制副校长有没有来、有没有照相、有没有学生坐在下面。这样的法制教育怎么能起到实际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附中校长郭子仪

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看似可以高效率,但很容易产生长官意志、主观主义和行政乱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

国家应统一立法鼓励见义勇为,让市民在面对老人跌倒、见义勇为等事件时,少一份顾虑,多一份安心,让好心人可以“零成本”行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