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举手之劳为啥没人帮?”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妈妈两借手机没人给,西安女孩哭了;再次体验10人有6人不愿借,女孩无助又疑惑:
“举手之劳为啥没人帮?”

超市女职员毫不犹豫地借出了电话
 

N据《华商报》

核心提示:

西安,一名13岁女孩,在等不到妈妈的情况下,在街头向路人连借两次手机,没人借,小女孩伤心地哭了。12日中午,在记者见证下,小女孩再次体验借手机经历,结果10人中仅4人愿意借。体验完毕,小女孩又哭了。她说,父母和老师都说要助人为乐,但现在“举手之劳为啥都没人帮?”

事件

向路人连借两次手机被拒,小女孩伤心流泪

“以前都借过别人电话,这次他们为什么都不借给我。”12日上午,说起前一天的经历,张蕊(化名)再一次忍不住伤心流泪。13岁的张蕊是一名初二学生,3月10日下午4时40分,培训班下课后,就到超市门口等妈妈,等了好几分钟,也没看到妈妈。

这时张蕊看到一名50多岁的妇女站在超市门口,于是就说,“奶奶,我等妈妈,你能把电话借我用一下吗?”“那位奶奶得知我找妈妈时,就让我在这里等着就行了,然后离开了。”张蕊说。

张蕊说,奶奶走后,她到超市内找了一圈妈妈,还是没找到,于是再次来到超市门口,这次她看到一位20多岁的阿姨。“阿姨,能借你电话用一下吗,我妈妈来接我,一直没见人。”张蕊说,当时那名阿姨说在等朋友,2分钟后,她等来朋友,然后离开。张蕊说,当时还想到用公用电话打电话,但没钱。

连问两人都被拒绝了,张蕊就想独自回家,刚走不远就碰到妈妈,忍不住哭起来。张蕊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老师都教导他们要乐于助人,在她的心目中,大家应该都会借给她的,“举手之劳为啥都没人帮?”

张蕊的妈妈殷女士也为女儿的遭遇伤心流泪。殷女士说,她之所以晚到,是去给孩子买水果了。

体验

10人中4人愿借6人不愿借,听听他们借与不借的理由

12日中午,记者带着小女孩及其妈妈再次到小女孩借电话遭拒的东关正街人人乐超市门口,准备再次体验借电话经历。体验规则是:小女孩以找不到妈妈、需要借电话为由,继续找陌生人帮忙,看有多少人能借给电话,记者再采访借与不借的人。

老年夫妇 12时10分一对约60岁的老年夫妇从超市走出,张蕊上前说:“爷爷你好,我找不到妈妈了,能借你的手机让我打个电话吗?”老人稍稍迟疑了一下对张蕊说“我们没有电话”后匆匆离开了。

随后就访:记者跟上前去,询问为什么没借电话给小女孩。“我们真的没带电话,如果带了,肯定会借给她的,小女孩看着挺可怜的。”说着两人还专门拍了拍衣兜。

红外套女子12时20分12时20分,张蕊跑到一个穿红色外套的女子身边,向她借电话。“阿姨,我和妈妈走散了,能借你的手机给我妈妈打电话吗?”红衣女子二话不说,掏出自己的手机,帮助张蕊拨通了电话。

随后就访:借电话者叫王蕊,26岁,是人人乐超市食品部的一名职员。她说,这是她应该做的。“看着小女孩眼睛红红的,不像骗人,之前,我也在门口将电话借给过别人使用,真的没有啥。”王蕊说。

年轻男子 12时35分12时35分,一名年轻男子拎着东西从超市出来,张蕊跑到他面前说借电话的事情,还没等张蕊把话说完,男子立即摇头,很不耐烦地表示“没有”。

随后就访:这名男子随后告诉记者,当时真的没听清楚,他以为女孩要卖电话,如果知道她借电话,当时就给了。

一家三口 12时40分12时40分,看到带着小孩的一家三口走出超市,张蕊赶紧上前,向他们借手机。女士怀疑地看着张蕊,回答说:“我出来没带电话。”随后一家三口离开了。

随后就访:孩子的妈妈说:“星期天不上班,平时电话太多太忙,今天真的没带电话。”

40多岁女士12时45分12时45分,一名40多岁的女士从超市推着车子走出,张蕊就跑了过去借电话。听张蕊说和妈妈走散了,这位女士立即关心询问,妈妈现在在什么地方,怎么走散的?随后她说“我帮你打吧”,就拿出手机,拨通张蕊妈妈的电话,让她赶紧过来把女儿接回家。

随后就访:借电话的杜女士今年48岁。“当时看到小女孩时,心中也有想法,所以我就没给她电话,而是自己拨通了。”杜女士说,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小女孩。

50多岁女士12时50分12时50分,一名50多岁的女士走了过来,张蕊上前说:“奶奶,麻烦借一下你的电话……”没等张蕊说完,女士摆手说道:“我没带电话。”

随后就访:这名女士53岁,就在超市附近居住。“来超市买完东西就回去了,所以就没带电话。”她说。

三名男子 12时55分12时55分,一行三名男子走出超市,张蕊过去说:“伯伯,我能借一下你的电话吗?我找不到我妈妈了。”一听这话,男子立即转身对年轻人说:“把电话给孩子用一下。”其中一个年轻人拿出了手机,递给了张蕊,张蕊拨通妈妈的电话,说完之后把电话还给对方,连连致谢。

随后就访:这名中年男子叫焦博,今年45岁,“看到这样的情况,肯定要帮助她的,更何况她是一个小女孩,这也是应该做的。”

眼镜男 13时05分

13时05分,一名戴眼镜的年轻男子走过来,张蕊跑过去借手机。男子警觉地看了看四周,问张蕊遇到什么麻烦,确定情况后,男子掏出手机拨通张蕊妈妈的电话。

随后就访:这名男子姓陈,今年30岁,是一名设计师。陈先生说,为防万一,他没将电话给张蕊,而是自己拨打。

50多岁夫妇13时15分13时15分,一对50多岁的夫妇走出超市,一听张蕊说要借手机,男子边躲边说:“我没电话,没有的。”离开的时候还念叨说:“一看就是骗人的。”一听这话,张蕊的眼眶又红了。

随后就访:男子称,“真没带电话,如果带了咋能不借呢。”

年轻女子 13时20分13时20分,一名年轻女子带着一个小男孩,从超市走出来,张蕊走到女子面前,向她借手机,女子仔细打量了一下张蕊,随后告诉她:“我手机没电了。”带着孩子走了。

随后就访:这名女士说手机没电了,可是离开小女孩不久,就掏出手机来把玩,而且还给别人拨打电话。“刚才为什么没有借手机给小女孩?”面对记者询问,这名女士回答也很干脆,“没有人向我借手机啊!”

热议

防范之心与助人为乐如何两全

13时30分,体验完毕,张蕊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她觉得愿帮忙的人太少了。殷女士也流泪了。殷女士说,她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女儿要助人为乐,现在经过这件事,让她疑惑是不是还要这样教育孩子,“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件事,唤醒更多人的良知。”

市民和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对此发表了看法。

市民李先生认为,借手机一事,反映的不是借不借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有时候,真的不能怨别人。

市民何女士也是个家长,她的儿子也曾经遇到过类似事情,其实大家在乎的不是电话费,而是感觉现在的人对任何事情都持有怀疑态度,“想得太多”。

谈及此事,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宋馨表示,借手机受挫,让小张蕊年幼的心灵受到了创伤,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助人为乐是不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正面、积极的价值取向,告诉她即便受到打击,但正确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不能改变。

“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有很强的戒备心理,这不能说是错的,很多人害怕上当受骗,当别人求助时第一反应就是防范,这也无可厚非。”宋馨说,“但大家要尽可能地去保护、帮助弱者。如果你持怀疑态度,可以告诉她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她去打公用电话,借她点零钱等;或者可以把她带到一个安全的环境,再把手机借给她,这样处理问题,既不会对自己造成安全隐患,也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一叶知秋

本期主持 谢秋莲

要换位不要埋怨

女孩母亲爱女心切和媒体呼唤助人为乐精神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举措和言行却值得商榷。

二次体验对孩子来说本是不恰当的。一切本可以疏导解决,而不必要再验证一次,信任不是拿来测试的。作为一个单纯的初中女生,张蕊求助被拒,流泪、委屈让人同情,就此怀疑助人为乐是否对也可以理解。这时候,做母亲、做老师的,包括承担舆论引导导向的媒体不应该跟着怀疑,而是正可以借此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助被拒绝的无奈滋味不好受,反过来正说明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而且,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应该告诉孩子,戒备之心并没有错,中国历来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说法,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帮助他人是正常的。何况,热心之人还是有的,10人中有4人借了,而且另6人中不排除确实有一两位是没带手机的。

当然,对于社会的每一分子来说,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确实应该反思,在保有戒备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像杜女士等人那样,既保护自己,又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以社会上确实存在骗子为由,拒绝帮助他人。成年人更该换位思考,如果人人都这样,有一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也会遇到这样的伤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