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海峡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台湾一般生也能上名牌
陈水扁出院时间未定
澳、新牛肉在台检出瘦肉精 大陆也有进口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一般生也能上名牌
旨在缩小台湾高考城乡差距的“繁星推荐”放榜
 

N本报驻台记者 关永辉

本报台北专电 旨在缩小台湾高考城乡差距的“繁星推荐”上周五放榜,录取的学生数与录取率创历年新高,许多偏远学校的学生被岛内知名学府录取。

今年录取率创新高

今年共有68所大学参加“繁星推荐”,在总共19952名报名考生中,录取来自369所高中推荐的8213名一般生,录取率41.6%,创下历年新高。少数民族外加名额方面,则有926个名额,录取55所高中推荐的1022名少数民族学生,录取率92.4%。

据了解,早些年台湾的顶尖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台北建中、台北第一女子高中、高雄中学、台中一中等少数几所明星学校,社区校、薄弱校的学生很难染指。

于是,台湾清华大学在甄选与考试分发(类似大陆的高考按笔试成绩招生)外,于2006年再补充一种招生方式,即“繁星计划”,采取由各高中“推荐保送”方式单独招生,目的是为缩小城乡差距,给予城乡高中生平等的机会。

能遏制“跨区就学”

根据“繁星计划”,高中全程就读同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学测”成绩符合大学要求,且高一、高二各学期总的平均成绩排名在全校前20%者,就可以由所在高中向大学直接推荐录取,同一所大学只能在每所中学录取一人。也就是说,在这种制度下,无论“明星高中”还是一般中学甚至薄弱校的成绩第一名学生,有同等机会上同一所名牌大学。

虽然一般校的成绩第一名学生在“明星高中”可能只是中游,但一样可以上名牌大学。教育专家发现,一般校的拔尖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与发展潜能,未必输给“明星高中”的拔尖学生。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副理事长林文虎认为,繁星调整进入优质大学的部分门槛,让在社会背景、教育资源中处于不利的孩子,得以进入优质大学一展潜力。

目前,台湾“繁星计划”已经成为台湾正常招生渠道(“甄选入学”和“考试分发入学”)之外的招生方式,对于遏制“跨区就学”的“择校风”,推动高中就学社区化,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