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许爱琼
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莆田市秀屿区将在全区按计划分步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控制动物疫情扩散,从源头上遏制病死畜禽流向市场,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肉”。
处理病死畜禽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据了解,行政村(作业区)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下或家禽存栏5000羽以下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户,将建设无害化处理池。无害化处理池将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不得与地下水接触,选择地势高燥地带,避免二次污染。
病死畜禽将实行无害化处理,在处理池旁边设置类似垃圾箱的病死畜禽投放箱,便于养殖户自行投放。管理员每天至少两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投放箱内的病死畜禽。病死畜禽应采用车厢底部及四周密闭的运输工具运输,避免沿途污染,车厢无法密闭的,病死畜禽应用密封塑料袋包装。同时,每位管理人员每年配给工作服、雨衣、雨鞋各2套,防护目镜12个,手套12双,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违规处理病死畜禽或将被立案查处
随着省、市病死畜禽违法违规处理黑名单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秀屿区也将逐步建立相应的黑名单制度,对出现病死猪违法违规处理的规模养殖场或专业养殖集中地,列入黑名单并及时更新黑名单,通报相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列入黑名单的规模养殖场将在三年内与农业项目补助、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申报等项目脱钩,并将线索报请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严厉打击经营、销售、贩运病死猪等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对畜禽养殖场(户)存栏数的对比,将对发生存栏数减少数量较大,又无法提供生猪销售凭证,或无法提供无害化处理记录和相片等档案资料的畜禽养殖户,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应立即报请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销售、经营、贩运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