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孙瑞灼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称,“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高,有的时候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他说,这势必使消费信心不振。(3月14日《大众日报》)
今年的“3·15”主题是“消费与安全”,这反映出广大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0.7万件,近七成消费者认为维权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于维权成本。
很多消费者不是不想维权,而是较真不起。比如北京蒋先生去年购买9元洁面乳受骗后,打官司3个多月,为18元赔偿付出3000多元交通费、误工费等损失,却未得到法院支持。为了一件价值很小的商品,数十次往返于商家、质量鉴定等部门之间,这样的维权你愿意吗?此外,还得面临取证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维权成本过高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无法承受之重,也是造假售假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一。
如何给消费者创造公平放心的环境,不仅事关消费者权益,也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国为民计,到降低消费维权成本的时候了。“谁主张,谁举证”对消费者来说太难,政府部门理应坚持便民、服务的立场,尽量降低甚至免除消费者维权所需的鉴定费用,或规定由商家先承担费用。
另一方面,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我国消费者维权获胜后,每案得到的赔偿金平均为700元人民币,而美国平均获赔35万美元,中国消费维权赔偿额度明显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方面,很有必要借鉴《食品安全法》“损一赔十”的做法,使造假者得到足够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