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马俊杰 实习生 罗金红 文/图
本报讯 “那个年代没有演唱会,没有个人专辑,大街小巷唱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看的是雷锋故事的小人书。”昨日,莆田市青年雕塑家陈春阳对记者说,雷锋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偶像。而20年来,他为这个“偶像”塑造的雕像至少有20多件。
走进南郊濠浦片区下亭村陈裕清故居,记者一眼就看到一尊雷锋塑像放在显眼的位置,标志性的“雷锋帽”上镶嵌着五角星,一身普通军装自然淳朴,“他”正在凝神看着前方,脸上透着自信。陈春阳说,这已经不知道是第二十几次为雷锋塑像了。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全国“学雷锋”的热潮,雷锋成了人人的偶像。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陈春阳在父母追求偶像中耳濡目染长大。25岁时,他做了第一尊木雕雷锋像。那时候已经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批楷模,但雷锋还是为人民服务的“代言人”。
1997年,得知陈春阳塑过雷锋像,荔城区拱辰莘郊小学校领导找到他,请他塑造一尊雷锋像安放在校园,给学生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他欣然答应。当时,他塑造的雷锋像雕塑为半身像,高1.5米,底座高2米,宽度和深度各1米。塑像底座上有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塑像安放在校园时,在师生间引起轰动。
消息传出后,荔城区西洙中心小学、文献中学和莆田八中等学校纷纷找上门来,邀请他给学校塑造雷锋像。屈指一算,他为学校塑造的雷锋像多达6件。“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是学雷锋年代的过来人,雷锋塑像也寄托着一代人的情怀,怀念雷锋更感怀雷锋的精神应该得到学习和发扬。”陈春阳说,除了学校的6尊雷锋像,他还有8件雷锋作品被藏家收藏,其中6件是木雕作品。
很多人认为雷锋已经过时了,作为学习的榜样,他每年“三月来四月走”。然而,陈春阳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雷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他赢得人们敬重的原因。在当前物质繁盛的年代,雷锋精神更不能丢,如果每个人都做好事,雷锋就在人人身边,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达人档案】陈春阳,70后,莆田市青年雕塑家。7岁时,就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10岁时,上三年级的他在课堂上画了张雷锋像,从那以后,班上同学都让他画雷锋,他桌上堆的画本比班长收的作业本还要高;19岁时,初学雕塑,看了《南京路上好八连》中雷锋的感人事迹后,用泥土塑造了一尊雷锋像,许多同学纷纷慕名前来观看。20年来,他用雕塑手法和雕刻手法的艺术形式塑造了20多个心目中的雷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