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整理
本报讯 全国“两会”顺利闭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到文化建设,这充分显示出我国的文化建设已经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两会上,文化更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如何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如何推进文化立法,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些话题出谋划策。本刊选编了“两会”期间精彩的文化议案、提案和文化建言,以供参阅。
文化大发展
文化事业是重要的民生事业
在今天,应该把文化事业也看作民生事业。医疗、住房、交通等是民生,文化同样是民生,并且是重要的民生。有了这样的理念,文化的投入、文化设施均等化等工作也许会有不同的思路。
——单霁翔(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
文化要大发展,不要大跃进
所谓大跃进,就是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作风,不但违反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也违反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文化要大发展,不要大跃进。
——许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推动文化发展要破除长期以来的经济思维方式,不要以经济指标的方式来衡量“文化GDP”。不能过度追求量的增长,以票房、收视率、发行量为唯一标准,而要真正关注文化创作本身的质量以及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徐沛东(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曲家)
文化建设应避免盲目投入
文化强国最终要落实在每个地区、每个文化领域,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文化科研,要科学审视与理性判断,避免文化建设变成一个粗放型的工程,避免盲目投入以及由此造成的浪费。
——范迪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
文化立法
尽快修改《著作权法》
现阶段,从作家群体、科技工作者到网络文学写手、音乐歌手,从软件作者到影视制作人,无不面临着因版权保护不力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著作权人合法权利得不到维护,使用者面临法律风险,产业很难快速发展。将修订《著作权法》尽早列入立法机关的立法计划,是解决当前文艺科技创作与传播之间的突出矛盾、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出路。
——张抗抗(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
加快《文物保护法》修改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则,修订《文物法》,明确公民善意取得文物的合法性和产权;将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纳入国家文物普查的范围,给收藏家收藏的“文物私生子”上户口,使其合法化;开放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加大文物走私、盗掘的打击、惩治力度,建立规范的文物监管执法队伍。
——孙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
文物鉴定最终应该上升到立法层面。
——苏士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
盗抢文物该不该判处死刑,这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赞成判处死刑。
——侯露(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破坏名人故居的行为,最高才罚50万元,太低。
——杨力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
法律应该根据客观情况的需求,适当调整。对于盗抢文物、走私文物等破坏文物的行为,未必动用死刑,但应该从严惩处。
——单霁翔(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
文化产业
在城区规划中为书店留下一角之地
书业萎缩、实体书店濒临灭亡的现状,直接威胁到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影响“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损害了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构架。建议政府考虑对实体书店进行大幅度减税。把实体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在城区规划中为书店留下一角之地。对资金流转困难的民营实体书店进行定期资助。
——张抗抗(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
大幅度提高稿酬所得税起征点
某种程度上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第一生产力是作者,稿酬制度则直接关系到保护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的创作热情和个人利益。
——聂震宁(全国政协委员)
原来定的稿费标准过去快20年了,这个标准很低。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鼓励和接纳更多内地文化产业赴港上市
充分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优势,制定政策,鼓励和接纳更多内地文化产业赴港上市;充分发挥香港文化产业国际化、外向型优势,使香港文化中介机构通过其国际销售渠道,扩大内地文化产品的对外交流,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对外拓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刘长乐(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主席兼行政总裁)
制度建设
文化官员要考核文化
建议相关组织与人事部门重视干部的文化素质、文化责任与文化自觉。在选取干部时,尤其是对主管地方文化工作的干部与负责全面工作的干部上,要建立文化考核机制,要检验干部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观。
——冯骥才(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内地学术经费评审可学香港封闭评审
内地很多人为了拿到课题,需要花很多时间搞“外交”。建议内地不要由一小批专家作为学术经费申请的评审组,可以学习香港封闭的评审制度,从五湖四海找专家做评审,“让申请者想找人公关也不知道找谁”。
——黄玉山(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艺术人才
政府每年拨款给学生买门票
建议政府每年拨款购买一些艺术演出的门票,分发给学生,帮助他们走进艺术的大门,“不用多,每年包50场、70场演出的门票,很多孩子都会从中受益”。
——倪惠英(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不要用英语成绩卡掉我们的艺术人才特殊化培养。
——刘敏(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赵季平(全国人大代表、西安音乐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