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大泽 通讯员 水部综
本报讯 用曲别针换到一栋别墅,看起来天方夜谭的事情,正是一个美国男子的亲身经历。现在这种各取所需的“以物换物”的古老交易方式,在国内年轻人中十分流行,他们自称“换客”。可是,记者发现,现在的“换客”网站并不安全,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许多新手“换客”屡屡上当受骗。
几天前,福州程先生在网上的一个“换客”论坛发现,有人提供信息要互换电脑配件。这名男子有一个摄像头,希望能换一个电脑键盘。程先生刚好有一个键盘,正好又缺一个摄像头,于是立刻通过QQ联系了对方,双方谈妥了交换的事情。随后,程先生就在3月13日将自己的键盘通过快递寄给了对方。但是随后几天,程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程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了,这个电脑键盘还是相当高档的,市场售价要800元,于是他马上跑到福州水部派出所报警。
像程先生这样的遭遇并不少见,记者发现,有些“换客”所发布的信息并不真实,而且多数“换客”网站在注册过程中并不需要实名,对身份证号及家庭住址也不需要进行验证,互换双方无法获知对方的真实身份。
警方告诉记者由于“换客”网站只是一个信息平台,双方交易在线下进行,不涉及金钱交换,而且网站并不提供类似于购物网的托管或担保服务,从这一点看,通过易物网交易的风险比购物网要大。
记者从法律人士处了解到,不论是同城还是异地交易,一旦受到欺骗,都可以将其诉诸法律,但在实际操作上很难胜诉。目前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交换贵重物品时,一定要对方提供三包凭证和保修书;如果有可能的话,事先签订一份协议,声明若有任何质量问题就可退货,并留下双方的签名,以便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