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如何帮孩子度过心理调适期?
N本报记者 林舒帆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需要准备什么?
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宝宝上幼儿园是件简单的事,其次并不是挑个好一些的幼儿园把孩子放进去就成的。想要让宝宝能快快乐乐地度过幼儿园的生活,是需要家长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的。本周和下周的“快乐成长”栏目将锁定宝宝入园前的准备,并邀请专家分别从基础准备和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两个方面为家长提供充足的入园前准备工作。
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从家中到幼儿园,并不是简单的地点更换,孩子将在幼儿园开始与其他孩子一起吃、喝、玩、睡,孩子还要在幼儿园学会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所以从入园前半年就需要动员全家一起来进行准备。
父母的心理准备:在孩子入园准备期,夫妻双方要能够互相倾听,努力调整心态,让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父母对孩子入园这事不焦虑,就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
祖辈的心理准备:很多由祖辈照看的孩子,在入园期,祖辈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了,会更加悉心照料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给处于“入园分离期”的孩子造成更多的痛苦。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给家里的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离开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顺利开展新生活。
宝宝的心理准备:在家中多告诉孩子一些相关幼儿园的事,如可以玩什么,可以学到什么。家长有空时,还可以带孩子前往打算入园的幼儿园,让孩子先观察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并通过幼儿园小朋友开心的户外互动带给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
入园前社交技能的培养和情绪管理训练
幼儿园将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社交、规则的目的地,对于这一个新的“旅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快适应的,所以在入园前,家长不妨多方位考虑,从多角度出发帮助孩子先“预习”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问题。
培养语言表达需求:家长应在入园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孩子做一个角色游戏,家长当老师,让孩子想想如果遇到想喝水、肚子饿、想大小便时该怎么通过语言向老师寻求帮助。或是被小朋友欺负时,或自己没得到应得的东西时,该用什么样合适的语言向老师寻求帮助。
多参加聚会:入园前半年,家长不妨带孩子多接触一下其他孩子,让孩子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如何和平相处,并学会用语言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一些相处方式。如学会拒绝同伴的无理要求,例如:“我现在在玩,请不要打扰我。”学会保护自己的财物,例如:小朋友抢自己的东西,学会说:“这是我的,你要问问我同不同意给你。”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例如被小朋友欺负了:“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你再这样,我就不和你一起玩了。”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孩子一起玩“悄悄话时间”游戏。孩子在父母不在身边的幼儿园里,会面对很多的困难和压力,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发展完善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父母的倾听和帮助。所以,从现在开始每天回家,多抽出时间和孩子聊天,如宝贝,今天有没什么开心的事发生?今天交到好朋友了吗?切记,从开心的事问起,这样会令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当孩子入园后遇到困难也会更愿意说给家长听。
下周内容链接:
下周“快乐成长”将推出入园前的准备下篇,我们将关注宝宝入园前“分离焦虑”情绪,并教家长们如何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情绪,及实用的分离步骤实施方案。
入园前的生活作息准备
不少孩子的生活习惯都是随家长的,或是喜欢睡懒觉、或是中午不睡觉、或是晚上常玩到很晚。其实这都是对孩子入园不利的因素。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们要着手帮助孩子调整生活习惯。将孩子当前的生活习惯调整成与幼儿园同步的生活习惯,以便孩子入园后能最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穿简单的衣服、学会脱裤子、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接着要做的就是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将生活作息与幼儿园的作息调成同步,以下附带一份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供家长参考。
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
7:30来园活动、区域活动 8:45体育锻炼、早操
9:20点心 9:35教学活动 9:55户外活动
10:20游戏活动 10:50餐前准备 11:00进餐
11:30观察、散步 12:00午睡 14:30起床
14:55点心 15:15午操 15:20户外活动
16:40游戏活动 17:00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