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导演”魏德圣的春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海角七号》到《赛德克·巴莱》
“小导演”魏德圣的春天

谈起新片《赛》,魏德圣难掩心酸
《赛》拍摄现场,讲的是关于信仰的战争
 

N本报记者 宋晖 文/图

本报讯 3月18日台湾导演魏德圣携新书《跟自己的名字赛跑——赛德克·巴莱导演手记》在厦门为他的史诗电影《赛德克·巴莱》拉人气,据说这部大片有望4月份在大陆公映。这个春天对他来说真的是春光明媚。

在《海角七号》之前,没有人知道魏德圣是谁。《海角七号》在台湾创下5.3亿元(新台币,下同)的票房,这个数字在台湾仅次于《泰坦尼克号》,也让小导演一下成了大明星,更是成为台湾电影复兴的一面旗帜。

魏德圣说,《海角七号》是个“奇迹”。“这5亿3要和戏院拆账,剩下的也就不到2亿,”当初魏德圣筹拍《赛德克·巴莱》时的预算就是5亿元,“也就是说《赛德克·巴莱》要卖到10亿,才能回收成本,5亿已是奇迹了,那么10亿是要两个奇迹,天下最大的奇迹加在一起才会有。我努力到现在,希望能够在大陆帮我回收成本。”魏德圣的确很拼,为了在大陆收获更好的票房,他已经快用掉2本台胞证了。坐的是经济舱、住的是快捷酒店,也可以证明魏德圣真的不是“大导演”。

“赛德克·巴莱”

信仰彩虹的族群和信仰太阳的族群相遇了。他们为了彼此的信仰而战。可他们忘了,原来他们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

《赛德克·巴莱》是什么意思?在微博上流传着众多搞笑版本,最无厘头的版本是:从前有一对夫妻,男的叫巴莱,女的叫赛德,男的意外死了,从此便有一个故事叫“赛德”克“巴莱”。但其实这是来自台湾赛德克族语,“赛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莱”的意思是“真正的”。

其实魏德圣在1996年第一次看到邱若龙的漫画后,就想拍这样一部大片,这是他想拍的第一部电影。而这个时候《海角七号》还连影子都没有。

最开始的冲动来自于热血,“那是个少数民族反抗殖民政府的故事,300个赛德克族战士抵抗3000个有现代武器的军警。一个族群为了信仰而战,那是一场求死的战斗,一个族群几乎要灭亡……你听起来不热血吗?”

这个让魏德圣热血澎湃的故事在台湾历史上叫做“雾社事件”。在台湾,这段历史已经渐渐让人淡忘,而魏德圣重现这段历史,并不仅仅是要让年轻人“记住”或是“缅怀”;“但光有热血还不够,我的故事要找一个说得通的线索,越往深处了解,越找不到立场,你会发现很多人性面的矛盾在里面,为什么自己人要打自己人?为什么要帮日本人?……”

在一连串的为什么中,魏德圣开始寻找资料从警察制度、社会制度到平地和山地交往的关系、整个国际关系和台湾的发展、日本以台湾为主往南进的动机……幸运的魏德圣遇到了那个让他感受到热血的漫画作者邱若龙,他已经研究“雾社事件”将近20年,“他告诉我从信仰的角度往下看,你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魏德圣真的从信仰的角度来讲述这个热血故事:“从前,有一个信仰彩虹的族群和一个信仰太阳的族群,有一天在台湾山区相遇了,他们为了彼此的信仰而战。可是他们忘记了,原来他们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这样的叙述让电影里的无论是赛德克人还是日本人都没有对错。“我希望帮历史人物找立场,即使一个在历史中被定位的坏人,我也想让观众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希望观众拿掉既有的成见,不要抱着现代文明价值观,设身处地看待他们。”

有人说这是台湾版的《阿凡达》,但魏德圣并不认同,也不否认,不认同是因为在他想拍《赛德克·巴莱》时还没有《阿凡达》,也因为他不希望自己在复制别人;不否认是因为魏德圣需要一些刺激眼球的字眼,他需要钱,很多很多钱,来完成他的梦想。

“魏德圣·巴莱”

就算再困难也要拍下去,唯有完成才有机会还钱。信仰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每个人都一样魏德圣开始四处筹钱,为了《赛德克·巴莱》,为了他的梦想,为了“成为真正的人”。

一开口就是几千万,而且几千万还远远不够,谁会为热血买单?仅仅是五分钟的短片魏德圣就花了250万元,这几乎是他所有的存款,还抵押上了他的房产。魏德圣希望借此宣传短片募集2亿元拍摄这部史诗大片。

当时这部短片在台湾疯传,最夸张的时候可能每个人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两三次吧。之后,魏德圣拍了《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一开始的票房并不是很好,但很多人发现,原来导演就是拍那个短片的人!他们开始好奇《海角七号》到底是什么样子。然后,每个人看完最后一句评论都会说:“期待你的《赛德克·巴莱》。”魏德圣强调说“没有《赛德克·巴莱》就没有《海角七号》”,因为《海角七号》是一股需要证明自己的冲动。《海角七号》意外地在台湾创下了票房的纪录,仅次于《泰坦尼克号》,收获5亿元。

如果魏德圣下一部拍的是《海角八号》,钱不是问题。

拍《赛德克·巴莱》的预算一超再超,像一个永远填不上的坑。《海角七号》的5亿元票房已经是奇迹了,《赛德克·巴莱》至少要10亿元票房才能收回成本,那么这需要两个奇迹,“那是天下最大的奇迹加在一起才会有的”。但魏德圣就像个单细胞生物,奋力朝一个方向固执地前行。

魏德圣把拍《海角七号》得到的所有的钱全部投到了《赛德克·巴莱》里去。

2009年10月,《赛德克·巴莱》终于开拍,3亿打不住,5亿也打不住了,魏德圣只能边拍边找投资,几乎每一天都很

惨烈:拍摄现场要演开枪的场景,剧组却没子弹了,魏德圣大发脾气,工作人员说:没有钱了。最后是用假动作开枪来代替;因为没钱,韩国的团队撤出;到了年底,真撑不下去了,剧组连盒饭钱也拿不出来了,工资拖欠着,四处都是追债的,连流动厕所公司都跑来拍着桌子要钱……2010年9月,《赛德克·巴莱》杀青,当晚魏德圣喝醉了,抱着一个个演职人员大哭了一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影片的最后有一个“天使名单”:“有周杰伦、吕梁伟、徐若瑄、言承旭、张小燕……很多有名的人,我都向他们借过钱。”

吴宇森曾说,如果你知道影片是怎么拍成的就应知道,与其说是“赛德克·巴莱”,不如叫“魏德圣·巴莱”更合适,因为魏德圣和赛德克人一样有信

仰,电影就是他最大的信仰(大意)。

魏德圣说,“人活100年,死后留名100年,200年后什么都不是了。我一辈子想做的事没几件,我只会做这个,如果不做,不是对不起自己?”“对得起自己”其实也是赛德克人的信仰,“说白了,对得起自己,表示你对得起祖先,表示你有资格到达天堂。”

非要做这部电影是因为魏德圣真的觉得会赚钱。但魏德圣觉得它的价值远远比赚钱重要:“我不觉得它会输,我真的喜欢这个故事,觉得这个故事绝对有它存在的价值性,不一定是金钱来衡量,也许它在10年后或者20年后,看过的人们还会记住几个画面,很多人都说我太浪漫了,是啊浪漫才会去想这么多事,不浪漫你永远在追钱钱,它永远比你跑得快。”

下一部《台湾三部曲》依然艰难

在台湾电影最坏最坏的时候,却产生了最好的结果,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什么样的人就拍什么样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被定义为台湾的第一部真正的史诗电影,也因为这一部史诗电影,评论界大呼“台湾电影的复兴”。魏德圣却相对冷静,“拍《海角七号》的时候是台湾电影最坏最坏的时候,但就在台湾这几年不好里面,却产生了最好的结果,就是百花齐放,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什么样的人就拍什么样的电影,所谓的‘复兴’是建立在几部票房好的题材的时候,这样的结果可能使投资变得单一化,将来只投资这么几种的题材,很多值得拍的都没法拍,这样冲上去快,掉下来也快。失去了更多的有可能的机会,是转机也是危机。”

在台湾一直没有所谓的电影工业,而被称为“手工业”,即便台湾电影不断地拿奖,荣誉只是导演的。“台湾的电影人一直觉得窝囊了很久,今天难得有这样的片子,高规格的制作,大家知道很难,可是当你一关一关过来了之后,大家产生了成就感。我拍了10 个月,我没有鼓励他们一句话,欠钱的人怎么有理由鼓励他们加油呢?也许一开始那些素人演员拍摄的动力是想当明星或者来赚钱,可很奇妙,当他们画上图腾,穿上衣服,赤脚打出来,弯刀配上去,在搭好的族群聚落里,他们真的相信他们是活在历史里,他们就是在演自己,你会发现他们的动作真的和老照片里的一模一样。撑到现在,已经不是觉得这是你的作品,而是大家的作品。”

完成《赛德克·巴莱》的魏德圣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我什么时候才能和自己和解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历史吗?我们是不是失去了这些东西?这就是他要拍的下一部电影《台湾三部曲》。追自己的历史,我从哪里来、在哪里定居、搬到哪里、在哪里扩张成为大家族,慢慢思考这些东西。三部曲说的是一个时代、三个角度的故事,开场都是荷兰人来了,结尾都是郑成功来了,一个是从中国海盗的角度,一个是从荷兰传教士的角度,一个是从台湾部群猎人的角度去诠释,发生在三个族群第一次产生冲突矛盾的年代。用不同的眼光看历史,会有新的发现,会很有趣。

魏德圣说,可以想象这三部曲仍会拍得很艰难。

(更多内容详见今日N8版“微访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