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周锡银 文/图
核心提示他是一个摆渡人,摆渡着山村失学儿童上学的希望。他是一个爱心老人,不顾高龄与体弱多病,一次次上山寻找着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他更是一个“红娘”,帮助一个又一个爱心人士成功资助贫困学生。
他就是在仙游县家喻户晓,被当地人喻为“爱心使者”的老人曾德梅。13年来,他踏遍全县300多个村庄,走进300多所学校,孜孜不倦地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找完贫困学生,他又开始找资助人,但他从不感到疲惫和厌倦,13年如一日。现今已82岁高龄的曾德梅老人,从1999年至今已募集了2044万元的助学款,为10034名贫困生圆了就学梦。
虽然年事已高,但曾老仍没有放弃他的使命,他不停地走访乡村每个角落,建立一批又一批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档案,在开会时,在闲聊时,他都不忘向人“推销”贫困学生。曾老说,“我一天天老了,说不定哪一天我就跑不动了,但只要我的耳朵不聋,眼睛还看得见,脚还走得动,我就要坚持下去。”
爱心义举,源自13年前一次下乡
接触那些在困境中渴望上学却又没有任何希望的孩子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
曾老说,自己退休后,一度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心里总想着要做点事,不然总觉得这辈子快过完了还一事无成。1998年春节前夕,退休后的曾德梅随仙游县妇联开展的“春雷计划”下乡访贫,就是这次下乡改变了他的夕阳岁月。
他说,在下乡前想象过贫困孩子是什么样,家里有多穷,但当亲眼目睹亲身经历那种贫困,接触那些在困境中渴望上学却又没有任何希望的孩子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那一次触动深深地影响了他接下来的13年的生活。当时,看到失学在家孩子的窘迫家境,曾老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退休金,全塞给了3名特困孩子,并决定和这3名特困生结成对子,尽自己所能长期资助他们上学。
在曾老眼里,那些贫困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无辜的,他们没有任何选择地出生在贫困家庭,不能和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这对于那些贫困孩子是不公平的。这些孩子不仅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就连一日三餐都要靠低保维持。他总说,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一定要尽最大的能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
转变角色,从资助者变“红娘”
只有唤起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才能让这些孩子看到生活还有美好的一面
曾老说,那次他回家后,为这些孩子苦恼了一个多月,要是没人帮助,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困难,但自己力量实在有限。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得到帮助,曾老决定先找几个贫困的孩子,整理下他们的家庭资料,然后拿着这些孩子的资料去镇上、县里比较富裕的家庭,挨家挨户敲门和他们说明情况,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很多人都以为我是骗钱的。”曾老说,或许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挨家挨户敲门去募集善款的时候,还遭到许多人的白眼和嘲笑。曾老说,记得有一次他到镇上的一户人家说明情况时,那家人不仅不肯听他说,还看不起他,说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骗钱。
但仍有人愿意相信他的话,愿意出钱帮助山区的孩子。也就是这小部分人让曾老相信这样做还是可行的,也更加坚定了他做“红娘”的决心,他相信,只要他肯坚持,那些孩子就一定有希望。
就这样,曾老开始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红娘”事业,他的双脚踏遍了仙游县大大小小300多个山村。有时候体力不行,再加上山路难走,他就走一段休息一段,最辛苦的是有的山路要徒步翻过几个山头,这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曾老把从各个山村探访得知的贫困孩子整理成档案,接着又不断地重复着帮这些孩子找资助人。每当一个贫困孩子成功获助后,他就把这些资助对象的联系方式告诉受助的孩子,叫他们要记住这些好人,将来有成就了一定要报答他们。但对自己的功劳他却说,是微不足道的工作。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能帮助的孩子也有限。”曾老说,一个人的力量永远都是渺小的,只有通过唤起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生活还有美好的一面。
事迹传播,爱心人士主动联系
在爱心人士眼里,他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贫困孩子和资助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老的事迹不断被街坊邻居、山村百姓们所津津乐道,曾老所做的工作也被当初并不理解他的人熟知。现在的曾老,在爱心人士眼里,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贫困孩子和资助人。在那些贫困孩子眼里,曾老不仅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更是照亮他们希望的灯塔。
曾老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找到资助对象,从不间断。记者见到曾老时,他正在仙游县榜头镇紫泽村,向一位名叫王峻峰的爱心人士介绍孩子们的情况。王峻峰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曾老的事迹不断被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做的好事,他也是听说了曾老的事迹后主动找到曾老,看看能不能帮帮需要帮助的孩子。
就在当天下午,记者随同曾老带着王峻峰资助的钱找到了两位受助的学生,曾老将钱亲手递给了她们,并嘱咐她俩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两位女学生流下了眼泪,泣不成声。在她们心中,曾老就像是她们的亲爷爷一般。
曾老后来告诉记者,这两个女学生家庭都很困难,今天帮助她们成功联系上了资助对象,是这个月来最开心的事。谈起她们俩的情况,曾老说,其中一位叫曾秀琴的女孩家境让他心酸了很久。曾秀琴是弃儿,小时候就被父母抛弃,随后被鲤城镇偏远山村的一对夫妇收养,但养父早故,养母身患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里毫无经济来源。秀琴是个懂事的孩子,打小就帮家里做家务,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眼看着马上要上高中,家里却拿不出钱让她上学。这次帮秀琴找到了资助对象,也算是了了曾老一个心愿。
有口皆碑,助学已是仙游“品牌”
扶贫助学从自发行为变成政府倡导的常规化活动,整个仙游都形成助学的风气
除了王峻峰之外,曾老的背后还站着成千上万个爱心人士组成的扶贫助学队伍,而且这个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了。
受曾老事迹的影响,也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学生,仙游县特地成立了“仙游县经常性助学活动联合会”。建立起贫困学生资料库,助学活动从群众的自发行为变成政府大力倡导的常规化活动。更难能可贵的是,扶贫助学已在仙游县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在仙游县,从县委书记到通讯员,从县长到保安,从科局长到干部职工,在曾老的牵线下,每个人都有帮扶对象,各自和贫困生结对扶贫助学。为了让曾老的义举能够被更多人知晓,热心的年轻人义务帮他开设了“仙游爱心网站”,并设立助学户头,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加入。
曾老告诉记者,13年来,他见过无数的爱心人士,许多企业家更是不留名。一个来自台湾的企业家每次都资助好多贫困学生,而且是长期资助,但他除了留下电话之外,名字都不愿透露。13年来,最小的捐助人是一个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名叫陈琦颖,当时她看到妈妈捐钱给困难的学生后,也把自己100元的压岁钱拿了出来捐助给困难学生。
13年来,曾老自费踏遍全县300多个行政村,300多所学校,磨破了10双解放鞋,建立了10000多份贫困生档案,经他牵线搭桥,10000多名贫困学生成功受到资助。
曾老在80高龄的时候写下这么一首自勉诗:“六十退休志不休,丹心奋起重开头,弘扬助学做贡献,余热生辉花更红。”13年来,曾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看到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教育,曾老内心百感交集。但如今的曾老已经不是一个个体,他已形成了一个有口皆碑的“曾德梅爱心助学品牌”,而曾老的精神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弘扬。
“十大人物”评选反响热烈
首批10名幸运读者正式产生
N据福建日报
本报讯 由省委宣传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举办的“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持续关注,反响强烈,投票踊跃。截至目前,已有2万多人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投票评选。
厦金航线党支部书记、女队长程芳认为,评选活动让福建精神通过记者手中的笔和镜头再次闪光,使福建精神家喻户晓、更加深入人心,这无疑将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省立医院门诊部医生郑雅清说,这样的评选很有意义,尤其是看到候选人物中有自己的同行,感到很振奋。
福州仓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刘蓁在东南网上为自己心目中的榜样投了票。他说,他会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人民多做贡献。
昨日,第一批10名幸运读者正式产生,手机号码为:
153××××6606138××××9656182××××4691189××××7903189××××6805136××××7266138××××5499189××××6828180××××0967133××××8536
(每人奖励500元话费,直接充入中奖者手机号)。
请您来投票评选“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
投票时间:3月15日—5月5日
投票方式:
短信投票:省内中国电信用户(天翼手机)发送“TP+候选人编号”至号码“106592460”;
省内移动用户发送“TP+候选人编号”至号码“10621758”;
省内联通用户发送“TP+候选人编号”至号码“1065582806”。
1.同一手机号码限投30票,每条短信每次可输入1个不同的参评编号进行投票;
2.本次短信投票仅收取通信费,免收信息费。
网络投票:
1.本次网络投票平台设在东南网(http://www.fjsen.com),投票用户必须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用于抽奖),主办单位对投票人信息严格保密;
2.如果发现刷票,将删除票数;
3.一个IP地址每日限投十票;
4.一个身份证号码限投一票。
奖励办法:
为鼓励大家踊跃参与,本次投票每周抽奖一次,产生十名中奖者,每名奖励500元话费(直接充入中奖者手机号)。中奖者手机号将在《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建电视台、东南网公布。
整个活动投票结束后进行一次大抽奖,奖励拟为:A.一等奖一名 价值壹万元奖品B.二等奖二名 价值伍仟元奖品C.三等奖五名 价值贰仟元奖品D.鼓励奖十名 价值伍佰元奖品
中奖者手机号将在《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网公布,凭身份证和手机号码领奖,偶然所得税由获奖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