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1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莆田转向重度老龄化
今日导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田转向重度老龄化
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N本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黄国强

本报讯 日前,莆田市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莆田市人口基本状况简析报告。据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莆田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除此之外,莆田市人口状况还存在人口流动频繁、人口密度偏高、家庭规模小型化等特点。

13.5%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2011年,莆田市人口总体年龄结构形成“橄榄型”分布。其中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达13.5%和9.1%,比2010年分别提高0.9和0.4个百分点,大大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3.5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已逐步转向重度老龄化,且会进一步加大。

资料同时显示,2011年莆田市家庭户规模为3.28人,比上年减少0.06人,比2000年减少0.6人,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家庭户主体的格局,对家庭养老模式、独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等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专家分析: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加大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将是未来相当时期内的一项艰巨任务。

2.2倍

人口密度和全省相比

多年来,莆田市一直是全国、全省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莆田市人口密度仍然偏高。截至2011年底,莆田市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达675人,是全省每平方公里307人的2.2倍,比2010年末增加2人。

分县区来看,莆田市沿海和平原地区的湄洲岛、荔城区、城厢区、秀屿区、北岸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而山区面积较多的涵江区、仙游县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5人、224人。

专家分析:较高的人口密度对于莆田市这样一个地域面积小、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短缺的地区来讲,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压力。

95:100

莆田男女性别比

人口性别比有其内在规律,长期失调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莆田市常住人口中,男性占总人口的48.7%,女性占总人口的51.3%。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5.0。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下降了3.5个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6.9,比上年下降3.7个点。

而随着“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莆田人口的总体素质有所提升。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本调查年度内,莆田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6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但仍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专家分析:目前,莆田市的产业层次不高,能够吸引较高学历人才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未形成支柱产业,输送出去的莆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人数比重较低,而流入人口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强度高的手工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2.38%

莆籍人口流出比重

据统计,2011年底,莆田市户籍总人口326.5万人,常住总人口279万人,与上年相比,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提高0.2个千分点、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7个千分点,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

据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调查年度内常住人口中,莆田市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外来人口占调查常住总人口的比重为20.28%,比上年上升1.45个百分点。其中,发生市内跨乡镇流动的人口所占比重为8.03%,比上年下降2.33个百分点;从市外流动来的人口所占比重为12.25%,比上年上升3.78个百分点。但莆田市户籍人口中离开本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22.38%,高出外来人口10.13个百分点。这说明莆田市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且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

专家点评:人口迁移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自发性迁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传统的本土就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就业的区域和范围逐步扩大,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特别是市际、省际的迁移呈频繁趋势。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