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看海外,细微处见文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论钱包还是钻戒,丢的东西都能找回来;无论多拥挤的大街,救护车一来,大家都让道;看上去刻板严肃的德国人,被问路时是那么热情——
看海外,细微处见文明

在国外很多国家,主动为救护车让路,不仅是法律规定,更是人们出于对生命尊重的自觉行为
 

N本期策划撰稿 毛慧娟

核心提示:什么是文明?是对陌生人的无私帮助?是等公交时自觉排队?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是尊重生命、尊重他人……这无关学历高低,也无关经济能力,这代表的是人们的内在修养和素质,是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积淀。且看本报海外观察员为您讲述他们在国外体验的文明小细节。

澳大利亚

每个地方的街道都干净整洁

讲述人:黄翔

籍贯:福建寿宁

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热爱旅游的好友告诉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即便是在最偏远的小镇,发达国家的公共厕所里也有热水和厕纸——她的这一理论,在我来到澳大利亚之后也终于有了切身体会。

不管哪里公用设施都齐全

这是一个慢节奏的国家。除了法律规定的每年四周左右的年假,十天病假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公共假期。来澳两年有余,我们去过Mt Buller雪山滑雪,到过Lakes Entrance捉螃蟹,维纳斯海滩挖蛤蜊,本迪戈看金矿,菲力浦岛拜访企鹅和考拉,驱车在传说中“世界上最美的沿海公路”Great OceanRoad(大洋路)上欣赏“十二门徒”的瑰丽景象……足迹遍布墨尔本周边的大小城镇,无一处不是街道干净整洁;大型超市、公厕等公用设施齐全;旅游景点附近的咨询中心也都态度可亲,且信息丰富,商品明码标价,令人心情愉悦。

主动照顾残疾人

除了环境、空气、水、公共设施等外在的东西之外,关于文明,感触最深的其实是“人”。

在公交车站,如果有坐轮椅的残疾人也在等车,无论别人等了多久,队伍排得有多长,大家都会自觉地让他/她排在最前面,车一停,司机就会下车,放下斜板,让这位残疾人先上车,再卸掉斜板,大家顺序上车。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出现,有时得等上好几分钟,哪怕是风雨交加的坏天气,我也从没见过任何人因此出言不逊或者面露不耐。

记得刚到墨尔本的第二个月,有一晚加班略晚,等下了火车已经是暮色苍茫。一辆公交车开了过来,我满心欢喜地迎上前,却发现车上亮着“NOT IN SERVICE”(非服务状态)的灯。正失望中,司机大叔探出车窗问我,“你要去哪里?看我可不可以带你一程?”时值深冬,但那一点温暖,我铭记至今。

掉了钱包能找回来

曾经在公园里遇到过一位四川来的游客,她分给我们面包喂黑天鹅,于是顺便聊了几句。她说她非常喜欢澳大利亚,非常喜欢墨尔本,理由是:“我在这儿掉过两次钱包,每一次都找回来,每一次都有人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领,里面的东西一点都不少。我太喜欢这里了!”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中我的一位朋友身上。她中午乘车时把钱包落在公交车上,傍晚吃饭时才发现,当晚在公交车终点站找到,钱包里的400余澳元分文未少。

除此之外,还有朋友掉了结婚戒指找回来了;丢了公文包(包内有别人刚还的数千现金)找回来了;而最“神奇”的故事则发生在我的朋友Angela的身上:这个粗心大意的姑娘,把价值近两万澳元的TIFFANY钻戒掉在了加油站,5个小时之后,捡回来了……

新加坡

为乘车环境重罚地铁中饮食

讲述人:雷王蕾

籍贯:福建连江

现居:新加坡

前阵子,香港的“地铁饮食事件”在网上激起很大反响,谁对谁错各有说法。今天,我只想借这由头,说说新加坡的地铁禁食令。

当年刚来新加坡,我和同学相约出门,因天热,同学买了瓶水,进地铁站后,她随手拧开瓶盖,喝了几口水,就有位工作人员过来,轻声提示地铁站内不能饮食。同学表示抱歉,收起了水瓶。

这番经历令我感触颇深。在新加坡,地铁站以及车厢内都是严禁饮食的,甚至老人、幼童也不例外。如果有母亲要给婴儿哺乳,都会先出地铁站,等喂食结束,再续搭地铁。禁食标志都贴在显眼处,站内广播也会以四种语言循环播出禁食宣传。一般来说,地铁站工作人员发现有人违反,都会先口头警告,若乘客不听,根据快捷交通系统法令,初犯者要受罚新币30元(约合人民币150元),一旦被告上法庭,重者可能面临高达新币500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2500元)。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让乘客享有一个整洁清新的乘车环境,避免环境脏乱差。

德国

迷路时,遇到热心的老夫妇

讲述人:周大卫

籍贯:福建沙县

现居:德国科隆

初到德国时,面临租房的问题。当时在学生网站上找到一个适合的房子,便打电话约了时间看房。那所房子坐落在波恩莱茵河对岸的Beuel小城。从来没有去过,也没有地图,对于我这样一个初级德语水平的外国学生来说,找到那所房子的具体位置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我只能先在网络地图上查找,凭着自己的记忆,来寻找这个地方。

那天我很早就出门,乘坐公交车前往目的地,其间还转了两趟车。可是,无奈的事情出现了。公交车上的电子报站系统突然故障。没有任何下车提示,公交车上也没有任何站点标志。这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完全迷路了,根本无法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坐在我对面的一对德国老夫妇。起初他们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于是我将写着地址的便签拿出来问他我应该在哪站下车。德国老人家担心我听不懂德文,还用英语回答我的问题。原来我要去的地方还有一站就到了,幸好并没有坐过头。他又问我,是否知道怎么去那个地方。我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只能试试看。没想到,他们要帮我一起问问看。到站以后我们一同下了车,他拿着我写的地址,领着我向路人四处打听怎么走。我原本以为他们也正好顺路,在后来的交谈中我才明白,他们是去参加儿子的周末家庭聚会,实际上他们本应该再往前坐两站才到达目的地。他们帮我问路时认真的感觉,得到答案时高兴的样子,好像就是他们要找房子一样。告别时他们还打趣地说,要我努力学习。他们对我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的照顾,感觉就像他们在帮助自己家人一样。乐于助人,这让我首次对不苟言笑的德国人,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类似的经历,可说是数不胜数。上个星期独自出去旅行,在一个偏远小镇迷路,也碰上好心的路人主动向我提供搭便车的帮助。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德国人乐于助人的精神,以及他们对陌生人的信任感慨万千。让我感觉,只要需要,总是有人会出手相助。这实在让人心生温暖。

英国

天大地大救护车最大

讲述人:豆豆

籍贯:福建福州

现居:英国坎布里亚

欧洲的文明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为别人着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如何给救护车让路。

不管在多么拥挤的公路上,只要听到救护车的鸣声,他们都会很主动地放慢车速,并往两旁避让。秩序井然、不约而同、整齐划一,让我非常惊讶。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警车和救护车往往是一起出现的,同时交通停滞,一旦听到救护车鸣声,所有司机立刻再启动车子,往道路两边停靠,有的甚至会拐到路边的草地上,给救护车和警车更大的空间。这样的默契得益于两个重要的社会基础:1.交通秩序和道路使用者的守法;2.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不光对救护车如此,平时两车“狭路相逢”,司机们也总能礼让三分,通过对方时,举手示意致谢。这些小细节让人觉得很温和。文明不是倡导、呼吁、强制规定能实现的,是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积淀。心内平和,自然举止优雅。人和人之间平等融洽,互相尊敬,社会自然文明。

另外,他们非常注重在公共场合的举止,把这看做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健身房、购物商城、超市、咖啡厅、饭店,人们总是尽可能压低声音交谈。有些年轻人会忽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可这并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人们总是装作没听到这笑声,更不会扭头去看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年轻人无非想引起别人注意,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注意,就会反思这样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是不适宜的,以后便不会再这样了。即便是在本已喧嚣的酒吧,一伙人忽然爆发出肆意的大笑或过于高谈阔论也会被视为“无礼”以及“缺乏教养”。因为这场所不是某部分人专属的,在一起分享这份空间的前提是,互相不干扰。这可能也是欧洲人生活精髓中的“自我意识”。一则控制好自己不要影响他人,二则不要被他人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