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福建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心点亮折翼天使的希望
鱼虾“身世” 榕社区店也能查了
湖东路将“白改黑”
□简讯
3月榕一手房签约1681套 创9个月来新高
本月购大件家电可享受零首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点亮折翼天使的希望
本报“践行雷锋精神,关爱残障儿童”行动引来如潮爱心,昨日举行捐款发放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敏等领导出席,首批18万元爱心善款送到30多名残障儿童手中
福乐助残志愿者在慰问脑瘫儿童
30多名残障儿童感受爱心暖流
 

N本报记者 张伟 江方方 张超晖 文/图

本报讯 收到5000元善款,25岁的将乐人李倩玲笑了。她是个坚强的妈妈,两年前知道女儿菀秋患上脑瘫后,就咬着牙陪女儿做康复,从没有哭过。可就在昨天2012海都·福彩爱心捐赠款发放仪式的现场,她拿着善款,搂着两岁半的女儿菀秋哭了。跟她同样受爱心暖流感动的,还有其他很多残障儿童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多是脑瘫、自闭症和听障的患者。

昨天下午,本报、省福彩中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联合主办的“践行雷锋精神,关爱残联儿童”爱心行动,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举行捐款发放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敏,省民政厅副厅长陈进暖,省残联副理事长王秀丽,福建日报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省福彩中心书记周志强等领导出席,现场为30多个受助儿童家庭送上资助款。

在本报长达3周的连续报道之后,这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群体受到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省福彩中心也慷慨解囊,从公益金中拨出15万,加上海都读者的捐赠善款,已达18万多元。

“这不是节日,是提醒我们给残障儿童更多关注”

“谢谢你们!因为你们,这些折翼天使有了希望。”严文珍代表被帮助的30多个贫困家庭上台讲话。严文珍说这些话时,女儿姜妍在台下,坐在手推车里,费力地摆正脑袋望着妈妈。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严文珍说,他们相信孩子们都能重新站起来,高高兴兴地走出康复中心,融入社会。

对活动的所有主办方、协办方而言,所有的辛苦,因为严文珍的这些话都值了。省福彩中心书记周志强说,多年来,他们一直关注弱势群体,与媒体联手推出多场大型的爱心活动,此次拿出15万元福彩公益金,正是体现了“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福彩文化。

本报社长谢晶思说,这次爱心活动之所以能圆满结束,首先要对省福彩中心和海都报读者表示深深的谢意。没有他们的爱心“捧场”,就没有今天残障儿童和家长们的笑容。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这并不是一个节日,只是提醒我们,要给予残障儿童更多的关注,要做更多更好的报道,唤起更多的爱心,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希望。

帮助残障儿童,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省有221万名残疾人,其中0~6岁残疾儿童约有4.55万人。他们中,大部分家庭因孩子残疾而贫困,多数家庭因孩子康复治疗费而负债,生活举步维艰。为呼唤全社会关注并帮助这些贫困群体,本报特别推出“践行雷锋精神,关爱残障儿童”系列报道,于3月13日拉开帷幕。在3周时间里,本报记者走访了20多个残障儿童的家庭,投入大量版面,对这个长期在人们视线之外的特殊群体,做了深入的调查和详尽的报道。

我们忘不了,家长无奈地把自闭症孩子关在屋里,因为他们看到汽车驶来甚至不懂得躲避;我们忘不了那些先天脑瘫的孩子,清秀的面容后面,却是孱弱无力的四肢,全靠父母抱来抱去;我们更忘不了那些执著的父母,为了孩子康复,父亲拼命干活,母亲租房子全天候陪训,几乎是所有残障儿童家庭的通用模式。

这组报道见报后,引起了社会高度反响。市民打来电话,愿意捐款,愿意做义工,还有的要把孩子带来跟残障儿童一起玩。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许多捐款的市民不愿留下真实的姓名。一位黄先生偷偷把钱送到康复中心,只说了一句话:“就跟孩子们说是个陌生人捐的吧。”

这样的话,我们并不陌生。本报创刊15年来,扶困助残始终是报道的重头戏之一。在每次爱心募捐中,都有这样的好心人,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相信,报道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海都助残爱心行动”将始终继续。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