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
派
搅校园
N羊城晚报
核心提示:每天早晨,在广州老城区某中学门口,中学生阿华身边总
有一位保镖。阿华的母亲刘女士告诉记者,儿子曾多次受到学生“帮派”的骚扰,不得已花钱雇请保镖护送。在广州城区,记者调查的一所普通中学周边就有多个“帮派”,如“狗堂帮”、“新兴帮”、“千龙帮”、“少坊帮”等,有的“帮派”成员上百人,还专门设了“帮规”。这些青春年少的孩子为何误入歧途?数月来,记者对广东、江西、云南等省涉“帮派”少年犯罪行为展开调查,发现现状堪忧。
入帮·帮规
“有些人就是为了寻求保护,才投靠小帮派的,为了让别人不敢再欺负他”
请保镖送儿子阿华上学,这是刘女士无奈的选择。“去年,我发现孩子回家有些异样。偶然一次,我看到几个穿校服的学生在街上欺负他,后来弄明白是有人要他入帮派,要交保护费什么的,他没同意就成了被‘收拾’的对象”,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担心会带来麻烦,影响儿子中考,她没向警方或学校求助。
想要见到那些自称“混帮派”的人并不容易。记者几经
周折,见到了曾是广州越秀区某少年“帮派”成员、年仅16岁的陈平(化名)。“你以为我愿意加入吗?还不是被逼的!”陈平说,有一天,上学路上有人围住他要钱,不给就打。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有些人就是为了寻求保护,才投靠小帮派的,为了让别人不敢再欺负他”,广州市新穗学校的景欣老师表示。
陈平说,他所在的“帮派”帮规挺简单,就是“不准收保护
费”。不像有的“帮派”,还规定“不出卖兄弟”、“不勾引二嫂”等。
违反帮规意味着对“帮派”不忠,对大哥不忠,后果严重。年仅19岁的犯罪嫌疑人曹冬在江西集结数人组成“帮派”,并自任“带头大哥”,制定帮规。为教训数次违反帮规的成员何某,去年3月,曹冬召集“帮派”全体成员开会,当着所有成员的面用弹簧刀朝何某胸部、颈部连刺数十刀,何某当场杀死。
摆场·行动
“摆场就是打群架,有的时候,这种摆场参战的人数会达到上百人”
入帮后的陈平开始仔细了解学校的“帮派”,这时他才惊奇地发现,他们学校周边竟然有八九个“帮派”,诸如“狗堂帮”、“新兴帮”、“千龙帮”、“军龙帮”、“少坊帮”等,每个“帮派”都有上百名成员。
陈平告诉记者,有些“帮派”最底层的马仔也要给老大交保护费,一次最少50元,只有上位以后才不用交。
收的这些钱除了“帮派”日常唱K等消费外,有一部分拿来保护本“帮派”成员不被其他“帮派”欺负,也就是“摆场”。“摆场就是打群架,两个帮派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火并,有的时候,这种摆场参战的人数会达到上百人”,陈平害怕记者听不懂,解释说,“有明显的帮派标记,不会误伤同伙。”
长期从事“问题少年”教学
研究工作的广州新穗学校教务主任邱华告诉记者,各“帮派”为了在摆场等过程中将自己和其他“帮派”区别开来,也有些不同的标记,有的会在胳膊上文字,有的是佩戴玉佩等挂件。
当保护费不足以应付“帮派”支出时,冒险犯罪便成了个别“帮派”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敛财方式是盗窃和抢劫。
深度
少年江湖谁之过
对于“帮派少年”的一系列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责任
“出来混,迟早要还。”13岁的晓彤,盗窃时被当场抓获,面对警方审问,他撂下一句冷冰冰的话。据调查,像晓彤这样的“问题少年”在国内不在少数,而且逐年上升。他们通过或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制定帮规,建造起属于自己的袖珍的“少年江湖”。为何他们会走上迥异于同龄人的道路?记者走访了当事人、学校和专家等,希望探讨其中缘由。
在家里
缺爱变成“混混”
2010年12月1日,广西博白县城警方抓获一个绰号为“十三省”的少年犯罪团伙。这个团伙由13个孩子组成,年纪最小的8岁,最大的13岁,他们全部是被亲人遗弃而流浪街头
的孩子。
在记者的采访对象中,因家庭问题走上“江湖”道路的少年不在少数。广州某工读学校教师景欣表示,该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学校
冷暴力逼入“帮派”
除了家庭之外,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学校。北师大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认为,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而老师的“冷暴力”则将这群孩子推向更无情的深渊。
一些“江湖少年”向记者透露,不少老师看重学习成绩,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他们“这种人”身上。被老师冷落、训斥或区
别对待是常有的事,还有老师不想他们来学校,怕给班级抹黑、拉分、拖后腿。
入社会
暴力色情诱导犯罪
“江湖少年”平时的业余生活主要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和“帮派”里的兄弟们一起玩、看电视等。而网络等社会媒介中的暴力、黄色淫秽信息,对他们犯罪起到了明显的诱导作用。
2010年8月,昆明警方摧毁了“洪兴帮”,抓获以张晓东为首的涉案犯罪嫌疑人等61人。据了解,“洪兴帮大哥”张晓东绰号“山鸡”,因痴迷电影《古惑仔》中的江湖情义,模仿其组织结构组建了“洪兴帮”,并不断吸纳成员,多为80后,还有不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