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潮
最近台北市的文林苑拆迁案引爆官民之间的严重冲突,占据了所有台湾媒体的重要版面。延宕近三年的文林苑都市更新案(简称都更案),因为2家王姓住户不愿参与而迟迟无法执行。而同意都更的住户达95%,台北市依据“都更条例”,3月28日依法强制拆除钉子户。
强拆引发了台北市民的同情心,许多人开始上街抗议,网络上也充满批评当局的声浪,台北市长郝龙斌3月31日不得不紧急取消了大陆博鳌论坛的行程。
面对外界质疑执法过当,郝龙斌日前紧急召开记者会表示,要下这个决定是相当痛苦的,即使明知道强制执行都更是两面不讨好的举动,但台北市依法执行,已无退却的可能。他也坦承,这次在文林苑案的执行上是有一些缺失,将邀集学者专家研议,透过“立法”解决争议。
【回溯】两年多时间无法说服王家人
遭拆迁的文林苑位于台北捷运(即地铁)淡水线高架段下,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原有38家住户,王姓家族拥有其中2户。这里原是老旧的低矮房屋,大部分的老屋管线破旧、钢筋外露,巷弄狭小黑暗,环境很差,许多住户为年纪较大的老人家,因此95%的住户皆同意参与台北市推动的都市更新案。该案于2009年经当局核定后,开发商乐扬建设获开发执照。王家不愿拆迁并提起诉讼,但被司法机关驳回。
该案于2009年6月确定,开发商初估改建成本将近11亿元(新台币,下同),盖成15层楼,出售96户,价值约12亿元。因王姓住户的2栋2层楼透天厝(5%)不愿参与,提出了2亿的补偿金额,双方始终谈不拢,使得文林苑都更拖了近3年无法动工,导致36户原住户一直在外面租屋暂居,王姓屋主也被冠上“钉子户”的封号。
台北花了两年多时间协调,但王家没有同意。郝龙斌表示,不能为了2户人家,让其他36户已搬离家园2年多时间的100多名居民一直有家归不得,在5%和95%之间,政府必须有所选择。
事实上,王家遭遇如今窘境自身也有责任。该案规划时,不愿参加都更的住户不止王家,但其他住户比王家早提出异议,如愿被排除在计划外。其他住户大部分同意参与都更案,但王家一直到整个计划拍板确定,才跳出来表示“不知情”、“不参加”。伴随着王家不断抗争反对,文林苑都市更新案一路延宕至今。
【过程】百年老厝遭遇强制拆除
3月28日凌晨2时许,手持盾牌的台北警察自四面八方迅速接近王家,引起一片“警察来了”的高呼。此时围在王家周围的是300多名自愿陪王家人“守夜”、“保家”的台北市民和学生,为拖慢警察强制驱离的速度,他们用铁链、绳索互相串联。
直到上午9时30分许,警方才突破人墙,并以电锯强拆王家其中一户大门。随后警方更以强行破窗、撞门等方式,进入王家第二栋透天厝,当天傍晚完成拆迁作业。
王家的2栋透天厝住了2户人家,共11人。王广树一家四口,王广树任职钢铁工厂,小儿子王耀德是淡江大学建筑所毕业,后来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王耀德表示,他们家从清代就一直居住在士林,已100多年了,台北市强拆家园,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向祖辈交代。
【声音】老旧建筑改造不能停止
甫接任台北市都市更新顾问小组召集人的政治大学教授张金鹗指出,台北市屋龄超过31年的住宅已占台北市总户数近四成,不论救灾消防、建筑安全还是居住质量都堪虑,因此推动老旧建筑都更绝对不能停。
他强调,顾问小组独立运作,形成共识后,向台北市提出建议,绝非替官方背书。他也期待,透过此次文林苑争议,汲取教训,让危机成转机,避免其它都更案重蹈覆辙。
张金鹗表示,他自己的住屋目前也正参与都更协商,深深体会都更困难与复杂,因为事关利益、复杂人性,更难面面讨好。
张金鹗建议,不妨让民间团体参与都更推动协商过程,协助住户扭转与建商的信息不对称弱势,让未来的都更案能够顺利进行。
虽然网络及大众传媒上多数是质疑当局动用公权侵害市民权益,但也有原先住户欢迎此举,一位谢姓原住户向当地媒体表示,3年前迁出后,每月房租达2万多元,希望快点拥有自己的家。
麻辣烫
孰大孰小
和朋友在台北街头闲走时,她指着高楼大厦中一间窄小破旧门面对我说,这就是台北的一大特色,现代高楼和钉子户并存,虽然是民众权益的维护,但是对市容市貌而言实在有碍观瞻,游客到台北对市容如此破旧感到不解,钉子户是原因之一。这次文林苑的拆迁风波,再次暴露出了台北都市更新过程中,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矛盾,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怀旧心理的矛盾。
其实都市更新牵涉到公与私两方面的利益,就民众而言,房屋老旧,环境杂乱,电线裸露,居住品质恶劣,绝大多数居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并早在2年多前搬离此地;就都市规划而言,目前台湾地区有2300多万人口,大约80%居住在都市,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社区空间改造及文化、观光、产业层面的发展,促进都市更新的进程,也促进了整体环境提升。
所以都市更新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拆迁也就不可避免,这里面有双方利益的博弈,需要有更加透明的方式传达信息,更细腻的沟通让人心服口服,更合情理的处理方式让对方能够接受,更要考虑到社会观感,不要引发冲突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