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刘梦宁
近日,省政府出台了9条措施,支持金融业来闽建设总部。其中,新来闽的金融机构总部,前两年将获得省政府奖励,奖励额度为其地方税收贡献的80%。我省从税收优惠、用地优先、人才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无独有偶,鼓楼区亦将包括环球大厦等在内的8栋老写字楼列入首批旧写字楼改造提升试点,旨在引入龙头企业发展楼宇经济。
无论是省政府的利好政策,还是鼓楼区的改造试点,似乎都把目光焦点指向了金融业。那么,金融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建设对福州进行高起点开发增益几何?备受关注的海峡金融街建设进度又怎样?
【记者调查】
据了解,在规划的952亩海峡金融街版图内,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签约入驻。其中,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先后拍得地块,相继开展总部大楼规划、建设等工作。时至今日,它们的建设进度如何?
3月31日晚6时,记者沿着江滨大道一路步行而上进行了实地走访。其中,除了2011年4月已举行奠基仪式开建的建行福建省分行综合业务大楼外,海峡银行的总部地块也正在打桩阶段,多台挖土机与打桩机在进行施工作业。此外申发大厦已结构性封顶,升龙汇金中心、世纪百联都已初现模型。
而2010年12月27日招商银行以底价1.71亿元摘得的金融街区域地块(宗地2010-39),至今尚无动静。据招商银行相关人士透露,该地块尚处于报备阶段,一些设计规划准备工作尚在进行中,预计下半年将动工。而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于2011年7月11日拍下的两幅临近地块(宗地2011-22、2011-23),目前虽都已被围住,但同样无动静。
探析:筑巢引凤助推福州高起点的开发
“海峡金融街对金融企业的聚集效应正在显现,而近期以来省政府对金融业来闽给予的政策利好,无疑为福州高起点开发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有益条件。”业内人士林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福州的金融企业还是主要分布在五四路一带,但并不成规模。随着海峡金融街的规划与建设,大规模高水准现代化的写字楼和金融机构总部有望得以聚集。这是对房地产开发的重大利好,今后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卖地、开发、租赁、销售,而是涉及网络、光纤、智能化管理、产业化等多项共同运营管理服务。
“发展总部经济再大也不为过,而金融机构是总部经济中核心的核心,是领头羊。”福建省企业策划中心主任、MBA教授陈清福表示,福建省发展总部经济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政策优,尤其是两岸金融总部,是具有独特性的,还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只要能成功筑巢引凤,吸引金融机构建设总部,提升的不仅是整个城市的开发起点,还会与整个城市的大开发产生联动,拉动千万家下游企业进入。“因此,发展金融机构总部利大、利多、利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仅仅是建好几栋楼的问题,也不是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就能成功引入的,还需要决策层从战略高度和区域价值角度去设计去配套。”
建设缓慢是当前发展的一大困局
尽管建设海峡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有无数的概念利好和无限前景,然而金融街的建设却逃不开目前步伐偏慢的问题。
“如果按照相关要求,拿地后需在12个月内项目进行开工,36个月内完成结构封顶。”业内人士林先生告诉记者,金融街的开发现实的情况却远远滞后于此。“有部分企业可能并未真正地对在此设置总部进行系统的研究,不排除只是想借着政府的优惠政策和低廉的价格在金融街区域先圈一块地,暂时不对其进行开发,过几年在土地收益上就能得到增值。另外部分企业可能的确想在此建设总部,解决办公区域不足的问题,但是却苦于新的金融街配套尚不足,网络、采购、销售、结算中心并不在此,配备还不完善,即使入驻还将面临许多问题,从而拖缓了建设步伐。”
【记者的话】总部经济需决策层设计和配套跟进
“总部经济并非只是一座楼、几亩地,它应该是一座城市,应该是打开门让老百姓能进来享受、进来参观,共同享用的城市大花园。”在采访中陈清福主任的一席话形容得恰到好处。
以政策的优惠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入驻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留下来”更是一门长久的课题。这不仅需要决策层从一定高度宏观设计,还需要各项配套的快速跟进。只有将发展重心转到重质量、重谋划、重招商上,形成综合的优势,如企业法律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创意服务等等。满足建设企业需要的一切软件服务,而不应只立足于单纯的硬件建设。
形成金融机构的“头脑经济”,让贸易在此发生,资金流在此产生,税收服务于当地,而非单纯的生产基地才可谓真正的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