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周德庆 侯希辰 李大泽 吴臻 朱敏敏 肖春道 包华 关铭荣 文/图
核心提示:
作为本报坚守九年的品牌活动,感动福建评选活动,已举办了九届,其举办届数、候选人数、参与人数,均位居全国都市报、晚报之首。九年,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传播,让感动福建成为广大读者的年度精神大餐。
作为一场践行雷锋精神、福建精神的主旋律活动,本届活动,我们以“海都记者走基层特别行动”的形式,派出20路记者,走基层,寻感动,历时五个多月,用近50个专版传颂感动力量,吸引近千万名读者、网民参与,创历届之首。晚会现场,人们与2011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面对面交流,这些生活在社会不同阶层的“真心英雄”,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福建精神,用奉献和付出演绎着人间的大爱与真情,展示了平凡岗位的坚守信念,诠释了公民社会的道德力量。
第一章:乐善好施
黄小清:20年无偿赡养非亲非故老人
她外表坚强,内心却无比柔软。她用善良和大爱,为孤寡老人撑起温暖的天空。她让老人在迟暮之年,享受最后的关爱。她激荡起的向善涟漪,感召世人传承传统孝道。黄小清并不比我们高大,但这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海都报读者刘先生撰写)
访谈:
最多时无偿赡养了19位非亲非故老人,被老人们亲切称作“儿媳妇”的黄小清说,老人们都很可怜,在“幸福养老院”里,自己就是他们的依靠,相处熟了,就像是亲人一样,“老人们要是没有我,那他们该怎么过?”
黄小清说,丈夫出意外走后,曾经觉得天都塌了,但为了夫妻俩当年对老人们的承诺,她坚持了下来。对远在天堂的丈夫,黄小清说:“这些年我过得很充实,跟这些老人说说话,做做事,就像他们的子女。你在地下安息吧。”
黄富珍:抚养四个弃婴的“乞丐妈妈”
她捡的不是垃圾,而是捡起了四个弃婴生存的权利;她讨的不是钱物,而是讨回了四个女儿新生的希望。在很多人眼中,她只是个渺小的乞讨者;在更多人眼中,她是伟大的母亲,她用感天动地的母爱,树起了让人望而起敬的尊严。(海都网网友巧灵撰写)
访谈:
在现场,黄富珍赡养的两个女儿陈大妹和陈三妹,当着近千名观众的面,声泪俱下地对黄富珍说:“妈妈,这十多年,您辛苦了。”并给了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
现年66岁,不会说普通话的黄富珍,通过女儿的翻译告诉主持人,希望将来辛苦拉扯大的4个女儿能好好孝顺她,而她平时喜欢“喝酒”。当主持人问道:“黄妈妈很豪爽,最后我们看女儿真心的行动,好吗?”女儿:“好!一定对妈妈好!”
毛碧华:带着重病哥哥出嫁的“最美新娘”
这位个子不高的闽南女子,用自己的坚毅,托起重病哥哥的身躯;用自己的善良,融化世人的偏见;用自己的执著,一次又一次寻找哥哥康复的希望,哪怕是如此渺茫。她用最生活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亲情最质朴的一面。(海都网网友阿太撰写)
访谈:
主持人问毛碧华,“哥哥没有跟你来,那今天算是休息了,你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公婆,现在还有了孩子,负担会不会太重?”她回答,“因为他是亲哥,不算是负担。”
“闽南地区嫁女儿彩礼很丰厚,当初你带着生病的哥哥远嫁婆婆家,婆婆家不反对吗?”对这个问题,毛碧华表示,刚开始有反对,后来慢慢接受了,“因为我的坚持。”
毛碧华说,希望哥哥的身体赶紧好起来,好好地当一回真正的大哥。
第二章:大爱无声
黄东来:给平和柚子看病的“免费柚医”
他从农业工作岗位退休,却成了更忙碌的“柚医”。5年2万多张免费“处方”,诠释了他情系“三农”、淡泊名利的情操。为了平和柚农的微笑,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幸福播洒在柚农的丰收里。(海都报读者刘新传撰写)
访谈:
一辈子和农业打交道,退休后为果农解忧的“免费柚医”黄东来告诉观众,虽然退休多年还经常在田间山头奔波,但现在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农村增产增收做贡献。“您这个年纪应该在家里享清福了,您的妻子和孩子对您的看法是什么?”主持人询问。黄东来说,家人是支持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农村出身的孩子,知道做农业工作的艰辛,所以我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够少走弯路,“只要果农需要我,我就继续做下去,在有生之年把技术传授下去,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幸福。”
李云华:坚守麻风病村18年
坚守麻风村18年,他成了病人们最踏实的依靠。用淡然,驱散了人们的偏见和恐惧;用热情,温暖着麻风病人的无助冰冷。没有誓言,却践行大爱;没有壮举,却让最需要的人暖心。(海都报读者赵先生撰写)
访谈:
用李云华好朋友的一句话说,老李这个人脑子不开窍,“听说你的朋友在广东大城市开了大诊所,高薪聘你去,要跟你合作,你都拒绝了。”面对人们的不解,李云华说,“天天跟我的病人在一起,总觉得放不下,觉得是我的责任。”
在现场,李云华特地介绍起麻风村,“那时候我刚到麻风村,病人很多,有39个病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很害怕。但日久生情,有时候看到病人过世没有亲人给他们送终,我觉得作为一个医生,要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服务。”特别是1996年第一个病人在他的身边过世,这件事情让李云华最终留下来了,“麻风村的麻风病人最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章:道德力量
黄丞君:街头救助陌生老人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敢扶老人的年代,他用一个快步,穿透了人情的淡漠;他用一双臂膀,扶起了飘摇的人情;他用一出爱心,照亮了道德的光辉。他教会我们面对他人困境,该如何伸出双手。(海都报读者林先生撰写)
访谈:
主持人问黄丞君,当扶起老人时,不怕有人会赖到你的身上吗?黄丞君说,“我感觉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挺高兴的,没有一点后悔。”有网友夸黄丞君是当代的活雷锋,黄丞君讲自己不能跟雷锋比,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当兵后,黄丞君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他在颁奖典礼上想对远在江西的父母说,“爸妈放心吧,儿子长大了,我会好好干的。”
吴丽春:列车上嘴对嘴吸出陌生老人喉咙中浓痰
如果微笑是一种财富,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我们说医者仁心,在老人突然昏迷的刹那,她用嘴对嘴吸出了“仁义”这两个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阳光。(海都报读者阿伟撰写)
访谈:
“最美护士”吴丽春带着特别灿烂的笑容出现在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问她在救助老人的时候,万一老人出现个意外,就没担心自己要承担什么后果吗?吴丽春回答说,“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就用吸管吸出浓痰,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情,那个老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我去做了,他可能会好,不知道能不能救活,但是我至少做了总会好一点。”当时甚至老人的儿女都劝她不要把病菌传播给自己,“当时还是想试一下,最后老人救过来了,心里很高兴”。
莆田见义勇为三兄弟:面对尖刀挺身而出
他们是城市的候鸟,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外来工,在别人最需要时,他们英勇站了出来。生命只有一次,血可流,正义不可倒。他们是90后的骄傲,用青春洒热血,改写了人们印象中的90后标签。(海都网网友黄先生撰写)
访谈:
出现在颁奖典礼上的只有张辉和刘元飞,张涵还在北京治疗,“他现在下身瘫痪,知道获奖后,很高兴,请我们转达他的话,今后碰到坏人,我们还会挺身而出的。”而另外的俩兄弟,现在遇到下雨天会觉得没有力气,原本健康的小伙子,现在由于这样的事情影响到了日常的生活。“我们后悔的是当时出现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运用正确的制敌方法,让自己受这么重的伤,但是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况,还会挺身而出。”
第四章:使命在肩
刘琼:兵营“花木兰”消防女大队长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一米六的女儿身,扛起了27万人的消防安全,成了铁血男儿队伍中的主心骨。她把母爱深藏,把孝顺置之“肚”外。在她眼里,“大家”远比“小家”重!(海都报读者刘新传撰写)
访谈:
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笑称刘琼有一双刚劲有力的手,不像一个女人的手。对一两个月才见一面的4岁的儿子,刘琼说,母子连心,天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相信儿子会逐渐理解妈妈,并且以妈妈为骄傲,也希望儿子能够从军人的身上学到一些坚毅的品格,成长为一个好人。
面对荣誉,刘琼谦虚地归功于战友,“我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消防官兵,是全省3000多名消防官兵中的普通一员。我的很多战友们,放弃了节假日休息,也牺牲了和亲人的团聚,整日待岗,守望平安。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和坚守,才有了百姓的安宁和社会的平安。这份荣誉不是我刘琼个人的,是属于全体消防官兵的,向我的战友们致敬。”随后,刘琼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向战友们致敬。
邱昌明:患病坚守岗位的“明星交巡警”
他是福州街头一道最美的风景线,他是文明城市的岗亭守望者。在抗争疾病和站岗为民的双重磨砺中,他用标准的手势和高领的警服,让“人民警察”前面的“人民”两字闪耀光芒。(海都报读者吴小姐撰写)
访谈:
因为患上了甲状腺肿瘤,脖子肿得老大的邱昌明,在出席颁奖晚会时,跟平常一样,把警服的领子拉得高高的。老邱说,最近刚刚出院,从医院回来后,一直在岗位上忙碌着。
主持人问,你为什么不休息呢?老邱笑道:是自己的责任心在里面。他还说,责任心比身体还重要,“我自己的身体其实还达不到不能工作的程度,还可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