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都市便民报“猝死”之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市便民报“猝死”之谜
社长失踪报纸停刊
都市便民报员工制作的电子版
 

N羊城晚报

本报讯 “寻找社长毕华德,读者找你,记者找你,编辑找你……”连日来,这条微博让众多媒体人揪心:山东青岛《都市便民报》记者7个月没发工资,坚持印完最后一张报纸后无奈停刊。社长“不见了”,他们制作了一个电子版《都市便民报》头版,内容就一个:寻找社长毕华德……版面最下角,配的是时下最热的杜甫忧愁的照片,“难道你比我还忙?”

毫无征兆就停刊

3月21日,是《都市便民报》最后一次出版纸质报纸。翻开这天的报纸,人们找不到一点即将停刊的迹象:24个版有18个新闻版,刊登的新闻多数是20日发生的新闻。当天仍有6个版的广告,引人注目的是,在第八版,还刊登了《都市便民报》售卖矿泉水的广告,联系方式是该报遍布青岛的34个发行站。但第二天,这张报纸突然停刊了。

对停刊的原因,记者采访《都市便民报》多位记者和中层管理人员,得到的原因分析几乎一致:社长毕华德“跑了”,报社没钱了。22日,报社已经没有新闻纸可供印刷了。可是,该报不少编辑记者仍未放弃,照常上班。一直到停刊第四天,《都市便民报》代理总编徐明航终于明确通知大家:明天,可以不用来了。这时,采编人员才真正明白:真的停刊了。

员工读者供应商都成债主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都市便民报》的停刊传闻,去年下半年便已在其内部传得沸沸扬扬。该报一位中层干部称,记者最后一次领工资是去年9月,当时发的是去年6月的工资。编辑最后一次领工资是今年3月12日,领的是1月份工资,之前发工资还是去年11月,当时发8月份工资。

“今年过年都没有从报社领到一分钱。”这位中层干部还说,唯一在报社按时领工资直到今年3月底的是保安。“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给保安发工资,保安跑了,报社就成菜市场了。”

采编人员7个月停发工资,早已人心涣散。报社编辑部门一位主任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有记者离职,到停刊前一个月,《都市便民报》原创的稿件每天只能勉强拼凑三四个版,“已到了无人写稿的地步。”

没有工资,记者编辑们尚可等待,最先出问题的是发行部门。《都市便民报》一位张姓中层干部称,发行员送完报纸,再送该报生产的“崂山泉心矿泉水”。连续几个月不发工资,有发行员就开着装满水桶的车跑了,说要发了工资才开回来。这导致报纸送不到订户手中,桶装水也无法投送。读者和供应商也成债主。

毁誉参半毕华德

《都市便民报》停刊的直接原因是,社长兼总编辑毕华德失踪了。《都市便民报》是毕华德一手承包的,他的出走直接导致报纸无钱出报。

该报有中层干部透露,3月16日,在报社的一次会议上还看到毕华德,“之后他就‘人间蒸发’了。”

对于毕华德,《都市便民报》内部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一人撑起一家报社,不容易,失踪前还弄来八九万元现金给员工发工资。有人则认为他一走了之,太不负责任,这么多年都没给员工买保险。

在青岛新闻圈,毕华德被称为“不死鸟”。1999年,毕华德以《大众日报》青岛分社社长身份创办《半岛都市报》,2005年突然被免职。随后,毕华德投身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都市便民报》,并立即将这张报纸从济南搬到青岛,改版为都市报,以图“东山再起”。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毕华德管理很有问题:他对年轻记者的管理方式被形容为“大学生的血汗工厂”,人心涣散;还被指任人唯亲,报社3个副总编当中,有一个就是他儿子。

一位中层干部说,报社有个保安,初中毕业,刚过20岁,做事很认真。毕华德看后说,这么年轻做保安有什么出息?去当校对吧。就这么一句话,这位保安就被调去当校对了。“这个人哪有校对的能力?一篇评论里出现‘风马牛不相及’,他把‘风’字圈起来,说多了一个字,应该是‘马牛不相及’。”报社记者对总编室一位主任意见很大,因为他上任后想尽办法排除异己。“动辄以不发稿件威胁记者,很多优秀记者开始离职,留下的也消极怠工。向毕华德反映,他也不管。”

这位中层干部说,毕华德说话随意性很大,“动辄就骂人,让一些人受不了。”

曾有半年效益不错

《都市便民报》停刊后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以《都市便民报》停刊为标志,纸媒黄金期已过。不过,这种说法遭到该报内部人士的断然否定。

在青岛,都市报纸很多,除青岛本地出版的《青岛晚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城市信报》、《青岛财经日报》外,还有总部在济南的《齐鲁晚报》等,市场竞争激烈。不过,在《都市便民报》看来,这种同城多报竞争的格局,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形成,“各报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都抢占了相应的广告份额。”

记者采访的《都市便民报》多位记者编辑中,普遍认为该报的停刊不具普遍性,是一个个案。“我们报纸停刊,主要是资金出了问题,管理混乱。”

一位姓陈的编辑说,报社停刊这么久了,没见有人过问,“国内很少有我们这样的报纸,靠毕华德一个人的力量来办一份每天要花费几十万元的报纸,一旦收支不平衡,他一个人能顶得住吗?一般报社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都市便民报》效益不错,此后一直亏损。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按毕华德的性格,假如有钱的话,他自然会继续坚持下去,“他一个人‘拆东墙补西墙’,也是没有办法才失踪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