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黄滔后裔祭祖不烧纸钱
故意伤害被判刑 不思悔改又藏枪吸毒
秀屿增“千里眼” 监控涉爆场所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滔后裔祭祖不烧纸钱
同时不点香不跪拜,后人们用献花篮、诵祭文方式,悼念这位晚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黄滔后裔通过祭祖新仪式缅怀老祖宗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4月7日,近百名黄滔后裔齐聚在莆田哲理中学黄滔公园内,他们不点香不烧纸钱不跪拜,以新型环保仪式完成祭祖。

记者在现场看到,身披绶带的后裔们整齐地排列在黄滔塑像前,他们敬献了花篮,诵读了祭文,朝着塑像三鞠躬,对黄滔生平事迹进行追思。仪式简单,但气氛庄重。

79岁的黄波生说,黄滔是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身为他的后裔,为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仕途、力图报效国家和人民的顽强毅力而折服,为他身处乱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才大略而赞叹,为他才思横溢、树立文学丰碑而钦佩。黄滔虽然已经逝世1101年,但他的高大形象却永远铭刻在黄氏后裔心中,引领后世子孙百折不挠地去追求人生目标,谨记“清白传家”的遗训,崇尚忠孝廉洁,教育后代子孙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

黄滔祠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章坤告诉记者,黄滔是文献名邦的开拓者,在他逝世后千百年来,每年正月初六,后裔们挑着祭品,从四面八方赶来墓地祭祖。点香、跪拜、烧纸钱、放鞭炮,仪式隆重而热闹。上世纪60年代,黄滔墓遭到破坏,祭祖仪式一度停滞。2001年底,政府为了保护文物,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传诵千古的文学家,在已经荒废的墓地上修建了黄滔公园,树立了黄滔石像。直至去年,才恢复祭祖。重新确定了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周末为祭祖日,同时简化了仪式,把祭祖的重点放在缅怀先祖的伟绩上。

“黄滔公园在校园里,易于让学生们了解黄滔生平事迹,树立学习榜样,继承传统文化。”在采访中,哲理中学政教处柯老师认为,这对学校宣传文化、弘扬文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厢人,少年时笃志好学,咸通十三年,以乡试入京攻读。乾宁二年,登进士第,授国字四门博士,后因宦官作乱,遂返回福建,被闽王王审知荐为御史,充威武军(今福州)节度推官。时逢天下大乱,他审时度势,对闽正多所规正,使福建免受兵祸,史称黄滔闽正“规正”之功。他不仅留心吏治,提倡廉正,主张任用贤才,还盛情款待避乱入闽的中原名士,同他们诵诗唱酬,砥砺学问,成为千古佳话。他的诗文清醇丰润,在晚唐独树一帜,《全唐诗》收录他的诗作180多首,是晚唐福建文坛领袖,也是莆田早期著名的文学家。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