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高进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8年,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治疗脑瘫
N本报记者 陈思敏
小儿脑瘫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如果不注意及时治疗护理,可能造成孩子的终身残疾。近年来,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需要引起父母的警惕。专家指出,家长对小儿脑瘫早期一些常见信号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宝宝5种异常需注意
据了解,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的简称,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高进喜医生表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宝宝的表现。如宝宝有出现下列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小儿脑瘫的诊断:(1)小儿出生不久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肉跳。(2)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随意运动很少。(4)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模式异常。(5)运动发育迟滞。例如,3~4个月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4个月后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双手常握拳,不能将手伸入口中吸吮;6~7个月仍不能翻身和独坐片刻;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双腿屈曲不能负重,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诊治应避免4大误区
高进喜医生提醒在就诊和治疗小儿脑瘫过程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误区。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如果宝宝确诊患有小儿脑瘫,那要怎么治疗呢?高进喜医生表示:对单纯脑性瘫痪的病儿可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如按摩、被动运动、自动运动、抵抗运动、条件下运动、弛缓肢体运动、平衡运动、伸手运动等手法,这些运动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孩子的肢体运动,刺激神经末梢和受损的脑细胞,使瘫痪的孩子早日恢复。“如果孩子患有脑性瘫痪症,父母就应当带孩子到脑瘫中心接受治疗或是家人到中心学习一套治疗方法,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相关链接
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治疗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小儿脑瘫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痉挛性脑瘫是最常见的类型。据高进喜医生介绍,目前对脑瘫的病人实施的所有外科手术中,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PR手术)最经得起科学的检验。研究表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SPR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减轻痉挛,术后脑瘫儿童在行走、站立和起坐方面均可有显著进步。高医生建议,作为脑瘫治疗的一部分,病人接受矫形手术前,父母和病人需咨询有关SPR手术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