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青年街变“老人街”建养老中心遇难题
□简讯
莆田居民家庭消费低迷
春天里和海都相会吧
全国首个海运原木除害处理区扩建通过验收
今阴雨潮湿明雨势增大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涵江青年社区曾人气旺盛,当地人称之“青年街”;而今,年轻人纷纷搬出社区
青年街变“老人街”建养老中心遇难题

这里曾是涵江税务局,现在用来当青年街的居家养老中心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在莆田涵江,说起“青年社区”无人不知,老涵江人亲切地称这片辖区为“青年街”。可鲜为人知的是,昔日的“青年街”如今已成为“老年街”,住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老人。为了照顾老人,目前社区居委会已在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青年街”已名不副实

原叫“清宁街”。后来居民纷纷买了新房搬出社区,现在社区常住人口只有350人,60岁以上有266人

沿着两座现代高楼的夹缝拐进一条小路,沿途都是矮旧的砖房,平日里遍寻不到的老行业竟然都聚集于此,就连代写书信和贩布裁缝这种即将消失的行当在这里也十分平常。时光仿佛穿越回上世纪50年代,记者惊觉“青年街”原来并不“年轻”。

青年社区党支部书记康振华说,关于“青年街”名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的传说,因历史沧桑,还有待逐一考证。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青年街”原来叫“清宁街”,涵江地区古时候有“二十四铺”之称,这一带早先的地名就是“清宁铺”。“清宁”二字对应隔壁延宁社区的“延宁”二字。由于“清宁”莆仙话叫法与“青年”一样,所以在口述的时候,让人误记为“青年”,久而久之,这里的地名就正式成为“青年街”。

由于地处涵江闹市中心,“青年街”原本人气旺盛,逢年过节,处处人声鼎沸。出现转变是在1993年。“那时候涵江区第四期旧城改造,青年社区9个居民小组,只有1个小组列入改造范围。”康振华说,其他8个居民小组的房子一直没等到改造,居民们就纷纷在外买了新房,社区人口一年年减少。

“1993年以前,青年社区登记在册的还有1800多人,现在只有1020人。而大部分人也只是在社区保留了户口,人却已经居住在社区外。目前,社区常住人口只有350人,其中60岁以上有266人。”康振华告诉记者,社区86岁的老人林金树,儿子和媳妇都出国了,老人长期独自生活。而社区里,像林金树这种高龄、空巢的老人还大有人在。“青年街”已经成为“老年街”,为此在青年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非常必要。

“老年街”的后顾之忧

养老院建成后,老人的生活虽然有了着落,但资金来源成了养老院继续下去的最大难题

河岸边有一栋两层洋楼,洋楼已经破旧,两旁窗玻璃残缺不堪,但楼房整体外观考究,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康振华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涵江税务局,后来借用给青年社区老人协会,现在被居委会借用来建立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周围环境优美,很适合老年人活动。美中不足的是洋楼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且年久失修,墙壁斑驳,多处地板砖破裂。”康振华说,这几天,社区已请工人在楼里新建了适合老人使用的座厕。接下来,还将把“引水工程”引进楼里,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社区老人的生活需求。

看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紧锣密鼓地装修,康振华既喜又忧。他说,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还未到账,即使补助款到位,一次性的补助也不能解决往后的开销问题。他建议政府要加大扶持,建立后续资金制度化,做到固定拨款,将居家养老服务办实办好。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