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本报讯 “我找到了一张毁于上世纪中期的莆田凤山寺木塔老照片!”昨日,81岁的莆田市民刘正松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向记者展示这张莆田市唯一一座木塔的“遗照”。记者在跟随刘老走访中获悉,凤山寺木塔是难得的历史文物,该塔在抗战时期和解放后,一度是防空警报台,如今只在一些老人中仅存回忆。
透过刘老提供的老照片,记者看到,照片还是黑白底的,虽然只有2寸大,却“容纳”了塔的“全身”。这是座八角形的五层塔,塔檐长举翘角,非常雄伟壮观。刘老指着照片向记者介绍,塔身是木结构的,塔底座是石砌而成,有精美的雕饰,塔顶有一个绿色的铜制葫芦,用铁链锁在八个角上,葫芦上刻有“朱继祚创建”字样。
“过去有寺必有塔,尤其是大寺!”刘老告诉记者,这座木塔是莆田凤山寺的塔。由于住在凤山寺附近,所以他对这座木塔的“兴衰”历史比较熟悉。
据史料记载,木塔最初仅三层,明万历七年(1579年),兴化知府陆通霄命僧心园重建为五层木塔。此塔曾经受1604年莆田八级大地震而不毁,是个抗震建筑物。然而却在32年后,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毁坏,由僧渲章重修,到了弘光元年(1645年)才建成。
“由于木塔位于莆田中心地段,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莆田县政府在木塔四楼设防空警报台。警报台上有值班人员,一旦接到敌机入侵的电话,值班人员便摇动警报器,刺耳的警报声惊动全城,人们纷纷躲避。”刘老说,这是当时全莆田县唯一的防空设施。解放后,台湾国民党战机空袭时,木塔继续发挥防空的作用。
木塔历尽沧桑又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初期,木塔已经出现倾斜。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也无力承担修复加固的经费,由于凤山寺木塔周围属于文献小学,为确保小学生的安全,1950年政府拆除了木塔塔身,保留下来的只有塔底石基部分。1969年,塔底石基部分也被彻底拆除,现在原址已成文献路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