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建芳
“你没看到,我们三中的学生是多么有才华,多么朝气、可爱!”
站在福州三中校长邵东生办公室的窗户前,外面是即将破土动工的教学楼场地,明年的这里就将矗立起一座最具现代化的教学办公综合楼,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再远处,就是学生现在正在过渡的教室,细耳一听,还能听到从课堂上传出来的读书声。
马上又要有一批学生要从福州三中的校园走出,迈向更广阔的人生。作为校长,邵东生每年要送给高中毕业生一句勉励的话。今年,他想了很久,准备送给孩子们16个字: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硕学宏才,追求卓越。
硕学宏才,出自蔡元培先生主持制定的《大学令》。邵东生说,福州三中的学生就要有这样的远大志向,争创一流的豪气。
作为领跑福州教育的示范性高中,三中新一任“掌门人”邵东生说:迎接挑战,迎难而上,乘势而为,有所作为。
培养“硕学宏才”创新班一马当先
最近,围绕福州三中这所名校,社会上关注最多的是今年三中创新班的自主招生。50个自主招生的名额,将单独编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志向远大、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视野开阔、学养厚实、素质超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这样的机会,对三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10年,邵东生接任三中校长后,学校申请了“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省级课改试点项目。今年,创新班第一年招生,邵东生诚惶诚恐,但更多的是期待。他说,创新班将配备三中最优秀的师资,同时,学校将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去大学、去科研院所,“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并对“创新班”的基础性课程进行“校本”改造,使学生腾出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外研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令很多教育人汗颜。邵东生说,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创新强国,历来十分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把各中学5%左右的资优生划分出来,予以特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就在高中阶段,三中的创新班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大胆创新,希望创新班能为“钱学森之问”做出一点点努力和成绩。
办学“谋事在众”老师是核心竞争力
下个月,三中所有语文老师就要前往古都西安考察了。这是两年前三中启动的“高端研修计划”的一部分,每个教研组每两年就有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老师们去江苏、广东、浙江等教育发达省份,研究体会先进的高中教育,回校后要与全体老师共享考察心得。
不仅如此,去年4月,正当高三学生挥汗如雨地备战省质检时,福州三中35岁以下的全体青年老师,也如学生般按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了一次省质检。结果令邵东生惊喜:许多老师的成绩优秀。
常言说,一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邵东生却不敢这样自居。他说,他很欣赏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所说的,学校办学要“谋事在众,决断在我,成事在众”。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全体老师。他希望三中的老师能成为研究型、学习型的老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全国最先进的教育……按部就班抱着课本去上课的老师只能成为“教书匠”,只有一头扎进教育研究的老师,才能渐渐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并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打造“幸福教育”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
邵东生是地地道道的三中人——初高中都在三中上学,保送上了福建师大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三中数学老师,后来任三中教务处主任,36岁担纲三中金山校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2006年11月,38岁的他担任福州八中校长。4年后,他再度回到三中,成为新一任校长。上任两年来,他一直很低调,本报这次采访也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
但不低调的是他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邵东生就任三中校长以来,三中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十三层的新教学办公综合楼马上要破土动工、将与十九中联合办学、创新班开始招生……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三中新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近期目标是争创“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而远期目标则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邵东生眼里,理想的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最佳服务的教育。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学生的成长度,即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成长的幅度。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学生自身的层次提高1~2个梯度。
通过三中的培养,优秀学生层出不穷。刘人瑄同学三年前从三牧中学考入三中,担任理科实验班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如今她已获得高考保送资格,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预录取。还有国际机器人大赛、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大赛等,都活跃着三中学子的身影,并获得卓越成绩。
“一两片叶子都有不同,何况孩子?我经常告诫年轻的老师,要善待孩子。”邵东生说,高中生都是15~18岁的年龄,这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老师要引领好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特长,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不是为了高考在学习,而是为了未来幸福的人生而学习。